课件编号12024133

地理仁爱版七上1.1地球与地球仪 教案(2课时)

日期:2024-05-15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2247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地理,仁爱,地球,地球仪,教案,2课时
  • cover
1.1地球与地球仪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得过程。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 3.运用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并说出经纬线的特点。 4.运用地球仪和地图,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正确判读经度和纬度,初步认识经纬网。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并说出经纬线的特点。 2.运用地球仪和地图,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正确判读经度和纬度,初步认识经纬网。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宇航员在空中看到地球的视频,观看完后,提问:通过观看你有什么感想?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形状? 学生:看视频,回答教师的提问。 师生互动:向学生介绍有关视频的背景等。 教师: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新课讲授: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师:“地球是一个球体”,今天,在我们看来这是如此简单的一个结论,然而,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却是一道人们长期难解的谜题,认识它,人类经历了艰苦而漫长的一段过程。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艰苦而漫长的探索过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感受一下。 自主学习: 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10及地图册等相关资料,完成以下任务: 1.归纳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 2.会描述地球的大小; 3.简单认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学生回答:(略)。 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点拨(略)。、 第1题小结:从“天圆地方”到“浑天说”,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在太空看地球的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猜想到实际,从现象到真理的漫长的过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今天,我们之所以能比较容易得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是因为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教师:地球真实的形状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地球为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教师:哪些事实证明地球是圆的呢? 拓展延伸,学生回答。 承转:人们在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还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想一想,用哪些资料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呢? 师生互动:请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提到有关圆的半径问题。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半径的长短来说明地球的大小问题。 教师:接下来,让我们来看课本图“地球的大小示意图”,看看教材是如何说明地球的大小的? 第2题小结: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如图所示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所以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当然,用赤道周长和表面积大小来说明地球的大小,也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平均半径”来说明地球的大小?(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最大的周长一般指的是什么?(赤道周长) 承转过渡: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相当于飞机飞行30个小时的航程,时速100千米的汽车日夜不停17天的路程。人一刻不停地步行绕赤道一圈,大约要一年多才能走完。这样大的一个地球,人们要认识它,研究它,看到它的全貌太困难了。如何才能便于我们学习、研究呢? (二)地球仪 教师:(展示地球仪)人们想到了借助“地球仪”的方法来认识我们的地球,这就是一个反映地球的一些基本性状特点的地球仪,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经常用到它,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要研究一下:地球仪是如何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城市、国家等表现出来的? 学生:听讲,观察地球仪,看看地球仪上的基本构成。 活动:请同学们观察地球仪,熟悉地球仪上的基本构成。 每个小组一个地球仪,学生们观察、说出地球仪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