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新生儿常见疾病及其护理 在这部分内容中需要同学们掌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新生儿脐炎、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症状与体征、治疗要点与护理要点与措施。熟悉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了解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破伤风等特殊的表现。 第一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患儿,早产,日龄1天。出生时轻度窒息,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四肢活动少。查体:前囟隆起,吸奶无力,拥抱反射弱。医生初步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我们刚刚学习完新生儿窒息,围生期窒息是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最主要原因。那么,对这样的患儿应该如何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哪些方面?如何指导家长给予患儿正确的护理? 知识要点 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主要病因 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症状与体征 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要点与护理措施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引起新生儿急性死亡和慢性神经系统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因与发病机制】 围生期窒息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凡是造成母体和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障碍、新生儿缺氧缺血,使血氧浓度降低者均可造成窒息,常见有母亲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大出血、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功能不良等。另外,新生儿窒息、反复的呼吸暂停、颅内出血、脑水肿、心肺疾病、严重失血、心跳停止等引起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致患儿发病。 脑组织新陈代谢旺盛,脑的能量来源几乎全部由葡萄糖氧化而来。脑耗氧量是全身耗氧量的一半。脑缺氧后,脑细胞氧化受损,大量神经细胞死亡。加之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可导致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障碍,当血压升高时脑血流灌注过度可能会导致颅内出血;当血压下降时,脑血流减少引起缺血性脑损害。 【症状与体征】 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临床上根据意识、肌张力、原始反射改变、有无惊厥、病程及预后等,临床上分为轻、中、重三度。 1.轻度 主要为兴奋、易激惹,拥抱等原始反射活跃、吸吮反射正常,肌张力正常,一般无意识障碍,呼吸平稳,无惊厥。症状24小时后逐渐减轻,多于3天内消失,预后良好。 2.中度 表现抑制状态,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低下、肢体自发活动减少;常伴有惊厥;前囟正常或稍有饱满;拥抱、吸吮等原始反射减弱。足月儿上肢肌张力减退明显,表明病变累及矢状窦旁区;早产儿下肢肌张力减退明显,表明病变累及脑室周围白质区。症状多在生后24~72小时内明显,在一周末至两周内消失,少数患儿会病情恶化或留有后遗症。 3.重度 表现昏迷状态,意识不清,肌张力低下;自发活动和疼痛反应消失,频繁惊厥;前囟饱满、紧张;原始反射消失;反复呼吸暂停;瞳孔不等大或瞳孔放大等。症状一般可持续数周,病死率高,存活者多数留有后遗症,如瘫痪、癫痫、智力低下、共济失调等。 【辅助检查】 1.头颅B超、CT检查与脑电图检查 超声检查比CT更能清楚地显示室管膜下的病变和脑室内出血;CT显示脑软化明显,最适合的检查时间为生后2~5天;脑电图有助于判断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及惊厥的诊断。 2.血生化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升高(正常值<10U/L),提示脑组织受损。 3.磁共振成像(MRI) 有助于确定脑水肿、脑梗塞等脑损伤的具体情况。 【治疗要点】 治疗原则是采取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控制惊厥、减轻脑水肿,维持正常脑代谢。 1.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酌情给氧;纠正酸中毒和低血糖;保证脑组织良好的血液灌注。 2.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顽固性抽搐者加用地西泮或水合氯醛,使用地西泮时,剂量为0.1~0.3mg/kg,静脉滴注,用药时应注意抑制呼吸的可能性。 3.减轻脑水肿,控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