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 新生儿常见疾病及其护理 在这部分内容中需要同学们掌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新生儿脐炎、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症状与体征、治疗要点与护理要点与措施。熟悉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了解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破伤风等特殊的表现。 第三节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 早产儿,于12月底出生。日龄2天,晨起发现该患儿吸吮费力,哭声弱,嗜睡。查体:肛温33℃,心音低钝,心率100次/分,小腿外侧皮肤红肿发硬。医生诊断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作为护士,你如何给患儿复温?指导家长如何做好保暖措施? 知识要点 1.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主要病因 2.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症状与体征 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治疗要点与护理措施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又称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寒冷和(或)多种疾病所致,其特点是低体温和皮肤硬肿、发凉,严重者可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生后1周内的新生儿容易发病,尤以早产儿多见。 【病因与发病机制】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主要是与寒冷、早产、感染、缺氧有关。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薄,血管丰富,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易散热;特别是早产儿棕色脂肪含量少,产热能力差,更容易出现低体温,导致寒冷损伤综合症。新生儿皮下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多,熔点高,体温降低时易凝固而出现皮肤变硬。低体温和皮肤硬肿使皮肤血管收缩,血流缓慢凝滞,造成组织缺氧、代谢性酸中毒和微循环障碍,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全身多脏器器官损伤,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症状与体征】 1.早期表现 反应低下,哭声低,吸吮差或拒乳,甚至不吃不哭;心音低钝,心率慢。 2.低体温 肛温低于35℃;重者低于30℃,肛温-腋温差由正值变为负值。如有感染或者在夏季可以不出现低体温。 3.皮肤硬肿 皮肤发亮、呈暗红色或者青紫色;皮肤紧贴皮下组织,不易捏起,压之如硬橡皮样,可伴有凹陷性水肿。皮肤硬肿发生的顺序为: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常呈对称性。严重时,皮肤僵硬、不能活动。 4.多器官功能损害 严重者可导致肺出血、休克、心力衰竭、DIC及急性肾功衰竭等。 5.病情分度 根据体温、硬肿范围及器官功能受损程度分为轻、中、重3度,轻度<20%,中度20~50%,重度>50%。 【治疗要点】 保温、复温是治疗的关键。采取正确的保温、复温措施;运用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合理用药;供给足够的热量和液体,促进体温恢复;改善器官功能,处理微循环障碍。 【护理诊断】 1.体温过低 与受寒、早产、感染、缺氧、摄入不足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吸吮困难,摄入营养不足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与皮肤硬肿、持续低体温致机体免疫功更能低下有关。 4.潜在并发症 肺出血、休克、DIC等。 【护理目标】 患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营养摄入充分,生长发育达标;患儿住院期间不发生感染;患儿不发生并发症或者发生时能被及时发现并处理。 【护理措施】 1.保温复温 是治疗护理的关键,复温的原则是循序渐进,逐步复温。根据患儿体温情况采取相应的复温方法。 (1)肛温>30℃,肛温-腋温差为正值的轻、中度患儿,将患儿置于已经预热至中性温度的暖箱内,6~12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2)肛温<30℃,肛温-腋温差为负值的重度患儿,要先将其置入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每小时提高箱温0.5℃~1℃(但不能超过34℃),12~24小时恢复正常体温。 (3)无条件者可采用热水袋、热炕、电热毯或母亲怀抱等方法取暖。 (4)复温过程中每小时测肛温、腋温1次,体温恢复正常6h后每4h测1次。 2.合理喂养 能吸吮者可经口喂养,吸吮无力者用滴管、鼻饲或静脉给予营养。重者可输血及血浆。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