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03927

《走向高考》高三历史总复习(人教版2013春季出版)必修2全册同步练习(打包13套Word有详解答案)

日期:2025-10-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2次 大小:66272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详解,Word,13套,打包,练习,同步
    2-1-13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选择题 1.(2011·济宁一中一模)《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  ) A.春秋战国 B.西汉 C.东汉 D.隋唐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这一农具是曲辕犁,曲辕犁又名江东犁,出现于隋唐时期,所以选D项。 2.(2011·大连模拟)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片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由图片可知,陕西民间剪纸反映了男子耕种的情景,河北民间剪纸反映了女子纺织的情景,两幅图形象地反映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故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3.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推动这一模式形成发展的是(  ) ①耕作工具不断改进 ②生产组织的小型化 ③水利设施逐渐完善 ④土地兼并日趋加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精耕细作,精耕细作主要是由耕作工具的进步、水利设施的改进以及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决定的,与土地兼并没有直接关系。 4.(2011·长春模拟)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由此可见,古代的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A.封闭性 B.落后性 C.脆弱性 D.分散性 [答案] C [解析] 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它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为主要特征。题中四个选项都是小农经济的弱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小农经济脆弱性的一面。 5.(2012·江苏无锡一模)有学者指出,古代小农的供给行为具有双重性,即在满足自我家庭消费的同时,又积极向市场提供剩余农产品和主动以市场为导向安排生产活动,对上述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 A.古代小农生产具有多种经营的特点 B.市场需求是影响古代小农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C.古代小农具有强烈的商品生产意识 D.古代小农主要通过市场交换获得生活必需品 [答案] A [解析] 材料认为小农经济的特点主要是自给自足,同时,小农经济并不排斥商品生产,说明古代小农经济具有多种经营的特点。 6.(2012·肇庆二模)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  ) 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 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 C.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 D.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 [答案] D [解析] 材料描述了当时棉花的种植、加工与销售情况,A、B、C三项说法在材料中都没能得到体现,从材料内容“街头多卖木棉纱”可以看出,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 7.柴窑位列中国古代五大瓷窑(柴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之首,本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御窑。柴窑烧出的瓷器有“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美称。据此判断柴窑瓷器属于(  ) A.白瓷 B.青瓷 C.釉下彩绘 D.粉彩瓷 [答案] B [解析] 由“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可知柴窑瓷器具有青瓷的特点,故B项符合题意。 8.(2012·苏北四市调研)据《明史》记载:“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万历十九年命造十五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以上材料表明(  ) ①明朝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②政府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③江西是官瓷的主要生产地之一 ④政府对官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