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的联想》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尝试有关本课造型、表现的媒材,感受其特性。感知手形的变化与组合,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随行想象,表现出有趣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作品欣赏、课堂游戏、体验探究、师生演示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手的结构特点,探究手形的表现方法,利用手形的变化,大胆地进行想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愉快的参加手形联想的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初步学习随形想象的基本方法,尝试多种媒材,并初步感受其特性。 2.教学难点:运用各种媒材,根据手形的不同变化,联想出新颖有趣的形象。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环节 1.游戏:手指操。 一个手指变呀变,变成毛毛虫,爬呀爬,爬呀爬; 二个手指变呀变,变成小白兔,蹦蹦跳跳真可爱; 三个手指变呀变,变成小花猫,喵…喵…喵… 四个手指变呀变,变成花蝴蝶,飞呀飞,飞呀飞; 五个手指变呀变,变成大老虎,嗷…嗷…嗷… 师小结:我们的手可以变出这么多有趣的动物,它还能帮我们做很多事情,拿东西、吃饭、写字都需要用到手,手的作用这么多,你真的了解它吗? 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手,看一看它都有哪几部分组成。 师小结:你们想不想看看我们的手都还能做些什么? 学生边看边模仿 学生观察手。 引导学生根据手行的变化进行联想,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引导学生想了解手的作用。 了解手的基本结构。 通过观察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0页,我们来学习第9课,手形的联想 2.欣赏教材 ①请同学们看课本第20页上半部,观察课本上的手都变出了什么,并轻声阅读中间的文字。 ②同学们,你们在课本上看到了哪些动物? ③你还能变出其他的手影么?小组讨论,并试着做一做。 ④有哪些同学能到讲台上来展示一下? ⑤瞧!老师还带来了什么? 这些作品是课本21页上半部的内容,这些作品是在手上直接涂上了颜色,让这些动物形象显得更真实了。 3.师示范。 ①看了这些有趣的手形,你们想不想将它变成一副有趣的画呢? ②讲述绘画步骤。 摆手形 画手形 变换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的组合对手形进行创作 添画 涂色 4.欣赏作品。(教材第21页) 看了这么多的作品,同学们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自己动手表现一下了? 5.实践练习: 请同学们把你们刚刚摆出的手形,画成一幅有趣的画。 学生打开课本。 学生看课本,轻声读课本中的文字内容。 长耳朵的小白兔、淘气的小螃蟹、优雅的天鹅、展翅的雄鹰….. 小组成员互相展示自己的手影,并相互交流自己是如何摆出的。 学生上台展示。 学生欣赏屏幕上的作品,并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像什么。 学生猜一猜老师画的是什么。 根据学生作品进行思考。 1.手形的变化要丰富,组合要有创意。 2.充满画面。 明确学习内容。 通过观看图片,阅读文字,让学生了解到手可以变出哪些动物。 老师利用投影展示学生说出的这些小动物,引起学生表演的欲望。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欣赏,让学生对手形的表现方法有了更多的认识。 通过多幅范画,引导学生观察手时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两手的组合来进行联想。 讲解绘画步骤,让学生了解如何创作手形画。 利用同龄人的范作启发学生想象,这样学生更易懂、易于接受。 艺术实践 辅导要点: 1.手形的安排与组合。 2.形象丰富,有创意。 3.画面饱满。 学生进行创作。 通过实践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及时肯定学生的新颖创意,如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课堂评价 介绍学生的画,构图是否完整,色彩的搭配是否美观。 师引导学生评价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