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黑龙江医药卫生学校 邱尚瑛 儿科护理 早产儿,日龄3天,出生时窒息;烦躁不安、易激惹;尖叫、哭声高亢;双眼凝视、有肢体抽搐。第2日转为嗜睡,少哭并哭声弱,四肢活动减少。查体:体温正常,前囟紧张隆起,肌张力低下。你认为可能的诊断是什么?为明确诊断,应做哪些检查?如何护理? 知 识 要 点 1.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主要病因 2.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特征 与体征 3.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要点 与护理措施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严重的脑损伤,主要是由于缺氧或产伤引起。早产儿多见,病死率高,预后差。临床上以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症状相继出现为特征。 1.缺氧:多见于早产儿。凡能引起缺氧的因素均可致新生儿颅内出血。因缺氧可导致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障碍,当血压升高时脑血流灌注过度可致颅内出血;当血压偏低时脑血流少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产生漏出性出血。出血部位以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多见。 【病因与发病机制 】 2.产伤:多见于足月儿,如急产、高位产钳、抬头吸引器、臀牵引、胎位不正、胎头过大、难产等使胎儿头部过分受压,导致颅内出血。出血部位多见于硬脑膜下及蛛网膜下腔。 症状轻重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有关,一般生后数小时或1~2天出现。 【症状与体征】 ①意识改变,易激惹、过度兴奋或嗜睡甚至昏迷;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 ②呼吸增快或减慢、不规则或暂停等。 ③颅内压增高,前囟隆起、脑性尖叫、惊厥等。 ④双眼凝视、斜视、眼球震颤等。 ⑤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 ⑥肌张力早期增高,以后减弱或消失。 【辅助检查】 1.头颅B超和CT检查:有助于判断出血部位和范围,对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脑脊液检查:呈均匀血性和有皱缩红细胞有助于诊断,且蛋白含量明显增高。严重者24小时内脑脊液糖定量降低。但脑脊液正常不能排除本病。病情危重者不宜进行此项检查。 【治疗要点】 1.支持疗法:保持患儿安静,尽可能避免搬运、刺激性操作;改善通气功能。 2.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还可选用地西泮、水合氯醛等。 3.降低颅内压:呋塞米静脉推注,病情严重、中枢性呼吸衰竭者可用小剂量20%甘露醇。 4.止血:遵医嘱应用维生素K1、酚磺乙胺(止血敏)等止血药物。 5.保护脑细胞:应用恢复脑细胞功能的药物。 【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 颅内压增高, 与颅内出血有关。 2.低效性呼吸形态 与呼吸中枢压迫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意识障碍不能进食有关。 【护理目标】 1.患儿颅内压降为正常, 生命体征平稳。 2.能维持有效呼吸。 3.每日能获得机体需要的能 量和水分,营养状况良好。 【护理措施】 1.降低颅内压 (1)保持安静、减少刺激、尽量少搬动 (2)缓解颅内高压 (3)密切观察病情 避免声、光,喂乳时不宜抱起; 护理操作轻、稳、准,集中; 除臀部护理外,免去其他护理;避免因烦躁加重缺氧和出血; 静脉穿刺应留置针,避免头皮穿刺 以防加重颅内出血。 头肩抬高15° ~30°,使患儿侧卧位、头偏向一侧。 按医嘱应用降颅内压的药物,观察用药后的机体反应。 注意神志、瞳孔、肌张力等改变,出现脉搏减慢、呼吸节律不规则、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等症状,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 2.维持有效呼吸: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缺氧程度选择不同的用氧方式和氧浓度。呼吸衰竭或呼吸暂停者需机械正压通气,做好相应的护理。 3.保证热量供给: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喂养方式,必要时鼻饲喂养或静脉营养,保证热量和水分供给。静脉补充营养时输液宜慢。记录24小时出入量。 【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向家长讲解患儿病情、治疗及预后,给予相应的心理上支持; 指导家长对有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