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黑龙江医药卫生学校 邱尚瑛 儿科护理 早产儿,于12月底出生。日龄2天,晨起发现该患儿吸吮费力,哭声弱,嗜睡。查体:肛温33℃,心音低钝,心率100次/分,小腿外侧皮肤红肿发硬。 1.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主要病因 2.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症状与体征 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治疗要点 与护理措施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又称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寒冷和(或)多种疾病所致。 其特点是低体温和皮肤硬肿、发凉,严重者可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生后1周内的新生儿容易发病,尤以早产儿多见。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主要与寒冷、早产、感染、缺氧有关。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薄,血管丰富,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易散热;特别是早产儿棕色脂肪含量少,产热能力差,更容易出现低体温,导致寒冷损伤综合症。 新生儿皮下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多,熔点高,体温降低时易凝固而出现皮肤变硬。 低体温和皮肤硬肿使皮下微循环障碍,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全身多脏器器官损伤,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症状与体征】 【症状与体征】 早产儿,于12月底出生。日龄2天,晨起发现该患儿吸吮费力,哭声弱,嗜睡。查体:肛温33℃,心音低钝,心率100次/分,小腿外侧皮肤红肿发硬。 诊断依据分析: 1.早产、12月出生; 2.一般表现:吸吮费力,哭声弱,嗜睡。心音低钝,心率100次/分; 3.查体:肛温33℃,小腿外侧皮肤红肿发硬。 【治疗要点】 保温、复温是治疗的关键,采取保温、复温措施; 供给足够的热量和液体,促进体温恢复; 改善器官功能,处理微循环障碍。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1.保温复温:是治疗护理的关键,复温的原则是循序渐进,逐步复温。 (1)肛温>30℃,腋温-肛温差为正值的轻、中度患儿,将患儿置于已经预热至中性温度的暖箱内,6~12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2)肛温<30℃,腋-肛温差为负值的重度患儿,要先将其置入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每小时提高箱温0.5℃~1℃(但不能超过34℃),12~24小时恢复正常体温。 (3)无条件者可采用热水袋、热炕、电热毯或母亲怀抱等方法取暖。 (4)复温过程中每小时测肛温、腋温1次,体温恢复正常6h后每4h测1次。 【护理措施】 2.合理喂养:能吸吮者可经口喂养,吸吮无力者用滴管、鼻饲或静脉给予营养。重者可输血及血浆。供给的液体需加热至35℃左右。 3.预防感染:做好保护性隔离,严守无菌操作规程,注意病室、暖箱等的清洁消毒;加强皮肤护理,尽量避免肌内注射;经常更换体位,防止体位性水肿和坠积性肺炎。 4.密切观察病情:对患儿应进行持续全面评估,监测生命体征。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健康教育】 向家长介绍该病病因和预防方法。 讲解正确复温和提供热量重要性; 介绍有关保暖措施与喂养方法。 经常与家长沟通,主动介绍病情进展情况,消除家长的担心和焦虑 该患儿是属轻度寒冷损伤综合症,将患儿置于已经预热至中性温度的暖箱内,6~12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请看:下面病例应如何给予复温? 早产儿,于12月底出生。日龄2天,晨起发现该患儿吸吮费力,哭声弱,嗜睡。查体:肛温33℃,心音低钝,心率100次/分,小腿外侧皮肤红肿发硬。诊断为轻度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 A.棕色脂肪少 B.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C.寒冷 D.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含量多 E.免疫功能低下 A.上肢 B.面颊 C.臀部 D.躯干 E.下肢外侧 5.新生儿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主要病因包括_____ 、_____、 _____ 和_____。 寒冷 早产 感染 缺氧 7.病例分析:早产儿,有窒息史,生后5天,哭声低弱,反应差,查体:体温33℃,心音低钝,小腿外侧皮肤发硬,诊断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