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瓶瓶罐罐穿新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用彩绘、拼贴、组合等方式,完成瓶瓶罐罐穿新衣的作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变废为宝”的意识,鼓励学生用创造的眼光去发现美。 教学重点: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用彩绘、拼贴、组合等方式,完成瓶瓶罐罐穿新衣的作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根据瓶瓶罐罐的外形特征,采用合适的方法大胆创造。 教具准备:各种空瓶罐、彩纸、水粉笔、水粉颜料、剪刀、双面胶。 课时安排: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讲解拼贴、彩绘两种装饰方法)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 课前请同学们看一段小故事:《哭泣的易拉罐》。看完之后提问:“孩子们,在这段视频中,一个可怜的易拉罐妹妹,被人仍,任人踢,不被大家喜欢,为什么呢?”(生回答)我们能不能帮帮她,让她变的有用呢?(生回答)从而点出变废为宝的主题,并请同学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从而导出课题: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帮帮这些无家可归的瓶瓶罐罐穿新衣,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个装饰品摆在讲台上。 二、外形联想,作品欣赏 我举起矿泉水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胆想象,这个瓶子的外形像什么?所以你想把它装扮成?(生回答,像笔筒、像高楼、像铅笔、像人的身体、像动物的身体等等,所以我想装扮成……)同学们天马行空,想象力丰富。 三、学生探究,教师示范,总结方法 老师带了一些我们刚刚欣赏过的作品,就在你们课桌抽屉里,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模,小组研究研究,它是怎么做出来的?讨论好了派代表举手回答。(请学生站在讲台中间一边拿着作品,一边讲解制作方法。我适当做出点评、总结。)这一环节既锻炼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手能力,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老师手中的这个小蝴蝶的制作过程吧!这样,一个小蝴蝶的基本形就做好了。总结制作方法:像这样先在卡纸上画一画,然后剪一剪,最后粘一粘的制作方法叫做拼贴。(板书:制作方法:拼贴)看我们的企鹅是不是美中不足?还缺什么?(生回答:眼睛、嘴巴、肚皮)那老师用水粉笔来画一画吧。画好之后,总结制作方法:像这种用笔直接涂画的方法叫做彩绘。(板书:彩绘) 四、学生动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都说“百闻不如一见”,我认为“百见不如实践”。在动手实践之前我们先来读读制作要求吧。1.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十分钟之内完成作品。(两人为一组。)2.每一组围绕一个主题来进行创作,打开信封认真读一读老师送你的锦囊妙计。3.根据瓶罐的特征,采用合适的方法,动手创作。4.比一比,看看哪一组做的又快又好。 五、作品展评 展示学生的作品。选出最漂亮的作品。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下作品的创作思路和总体特点。学生们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最好的作品。(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仅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还让学生学会了自评、互评作品。)最后,下面我们来听听易拉罐妹妹是如何评价你们的作品的! 六、课堂小结,扩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运用了两种装饰方法:拼贴、彩绘、赋予了废弃的瓶瓶罐罐新的生命,老师为你们的精彩表现,感到无比骄傲,自 豪!掌声送给我们自己。 教学反思: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