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的丝巾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丝巾美的特点及其装饰作用,了解折染和扎染的基础知识。 2. 初步学习丝巾印染的基本方法,掌握基本的折染和扎染的技法,尝试使用基本的折染法和扎染法,设计、装饰“丝巾”。 3. 通过“设计丶应用”活动初步体验美术设计活动与创造生活美之间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1. 教材编写思路。 色彩绚丽、飘逸多姿的丝巾是装点我们生活的“小道具”。本课教材从“艺术与生活”的角度引导学生欣赏各种美丽的丝巾,动手制作“丝”巾装扮自己、装饰物品,以此来提高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及美术专业技能技巧。 本课要求学生选用柔软的宣纸材料和餐巾纸材料来设计制作美丽实用的“丝”巾,可以使学生懂得只要肯动脑筋、想办法,就可美化、丰富自己的生活。此课的学习是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本课教学要突出该领域的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提高。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课前通过收集身边的丝巾,查阅丝巾的图片、文字资料,从人文的角度去欣赏、感受丝巾的美,同时了解有关染布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教材中介绍了用折染的方法制作丝巾,并展示了一组漂亮的折染作品。书中的制作步骤和学生作品图例,一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有序地设计制作:二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让学生知道使用多种方法来设计制作独特而美丽的“丝巾”。教师可以在折染的基础上,穿插一些传统印染方法和其他一些方法让学生借鉴(如滴色法、泼色法、揉纸法、扎染法等),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尝试,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与同学分享,相互启发。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用自己染出的图案来装饰自己准备好的白色衣服、布料等,美化生活。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丝”巾的不同折染法。 难点:“丝”巾折法的多样化及简单的扎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身边的丝巾,查阅丝巾的图片、文字资料,准备水彩或水粉颜料、宣纸。 (教师)各种丝巾、颜料、布料、钱夹、灯罩、壁挂、相框等。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方案修改备注 1. 感受体验,了解丝巾。 (1)感受丝巾:摸一摸教师出示一条丝巾,请学生(2-3)摸一摸,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丝巾给你什么样的感受?A: 舒服B: 柔软C: 光滑师:三个小朋友分别用词语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有没有更加贴切的词语,有个词语叫做“丝……”D: 丝滑 引导学生从触觉上感受丝巾的材质美。 了解丝巾:看一看教师出示课件,播放各式各样丝巾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丝巾的作用? 通过观察,发现丝巾的作用。 (3)教师简单小结并介绍丝巾的小常识:早在16世纪中叶,丝巾的历史就从一块布开始,最初并不作为装饰用,而是以御寒为主要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的保暖功能逐渐被装饰所取代,轻薄的绢丝成为主流。经过手工、机织、印染之后,在丝面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反而不像一条用来佩戴的丝巾,而是一件精美别致的艺术品。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作为丝巾设计师的身份来学习设计染印“丝”巾。(板书课题) 丝巾常识的简单介绍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渗透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 2. 欣赏体验,探究印染。 探究印染方法请学生仔细看一看屏幕上的这两块丝巾有哪些不同之处?A: 色彩不同B: 花纹不同师:花纹有什么不同?C: 上面这条丝巾的花纹清晰,而下面的丝巾花纹模糊师:请学生来讲台指出花纹不太清晰的地方在哪里?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巧用对比方法,让学生直观的发现印染花纹的图案与规则图案的不同之处。为折染、扎染做好铺垫,并自然引出印染的概念。 A: 感觉像颜料晕染出来的,不像是画出来的。轮廓不清晰,色彩之间有渗透。师:猜猜这种丝巾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