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画———学画大熊猫》教学设计 课 题 《中国画———学画大熊猫》 学 科 美术 学段 第二学段 年级 四年级 执教者 教 材 人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美术(下册) 相关领 域 “造型·表现” 授课时数 1课时 指导思想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域的内容,是中国画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本教材是运用水墨画的绘画技法表现大熊猫,体验、学习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丰富学生的国画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水墨画的乐趣。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用笔、用墨表现动物的能力,加深对绘画语言的了解,提高作品表现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統绘画艺术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中,《中国画--学画大熊猫》和《中国画--学画猫头鹰》构成一个中国画教学单元,两课的学习内容和所学知识紧密联系,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墨的干湿、浓淡变化,理解笔墨与造型的关系。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本课通过图像识读方式,认识大熊猫的造型、墨色变化等,通过学习,用水墨画的方式创造出有趣可爱的大熊猫形象,同时关注文化与生活的课程理念,将国画知识的学习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大的背景中。学生通过笔墨技法的学习,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简要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复习墨的浓淡、干湿等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初步运用中锋、侧锋和墨的干湿、及浓、淡墨表现出大熊猫的不同形态。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探究活动以及运用墨的浓淡、干湿变化来表现大熊猫的绘画方法,加深对水墨画技法的了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表现墨的浓淡干湿的绘画技法,提高学生的笔墨表现力,激发学生学习传统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绘画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墨的浓淡、干湿的学习和运用 教学难点 表现不同形态的大熊猫 教具准备: PPT课件、国画工具箱等 学具准备: 毛笔、墨、宣纸、水等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引入课题 1.教师提出谜语“叫猫不是猫,眼被黑圈包。爱吃嫩竹叶,是咱中国宝。”2.看视频:感受一下大熊猫的可爱,激发学生对大熊猫的兴趣3.板书课题:中国画--学画大熊猫 1、回答问题2、欣赏视频、激发兴趣 以一个谜语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课主題 二、图像识读引发思考 1.学习大熊猫相关知识。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屏幕上的有关知识。学生:大熊猫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称为“活化石”,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还担当起我国友谊使者的重任,成为友谊的象征。2.看一看:说一说大熊猫的身体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大熊猫身体主要由头、躯干、四肢组成。头部:耳、眼、鼻、嘴3.欣赏名家作品:出示画家韩美林的作品《熊猫图》,引导学生欣赏分析:画家是怎样用笔、用墨表现大熊猫的四肢五官和姿态的?大胆评论画家作品,说出自己的看法:画家画了两只大熊猫正在吃竹叶。中锋淡墨画出大熊猫的轮廓,侧锋浓墨画出眼、四肢、表现出熊猫毛茸茸的皮毛。 1.了解大熊猫的有关知识。2.回答问题3.欣赏画家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 1.引导学生感受带大能猫的体态特征,为创作积累经验。2. 引导学生欣赏名家作品,学习画家表现方法。体会笔墨变化与情趣之美。 三、方法解析观察探究 1.探究: ①在实物投影仪上教师示范绘画一只大熊猫的头部,以此说明如何掌握墨色、水分的变化。②学生用一张宣纸试画一下,感受一下水分、墨色的控制。③选取两张学生作业说明水分的控制。④微课:教师接着示范大熊猫的躯干及四肢部分画熊猫时可先用中锋淡墨勾画头、躯干外形,初定大体动态,再用侧锋浓墨点眼,耳等五官,大笔侧锋浓墨表现四肢。注意墨色浓淡变化。注意控制毛笔的水分。2.欣赏他人的大熊猫水墨画作品3.摆一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