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061341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7.2.1相交线 教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1003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7.2.1,相交
  • cover
7.2 相交线 第1课时 相交所成的角 INCLUDEPICTURE"教学目标.TIF" INCLUDEPICTURE "J:\\mine\\1.16\\教学目标.TIF" \* MERGEFORMATINET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邻补角及对顶角的概念. 2.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能从图形中辨别这样的一一对应的角. 过程与方法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观察、探究、辨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辨别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对图形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INCLUDEPICTURE"教学重点.TIF" INCLUDEPICTURE "J:\\mine\\1.16\\教学重点.TIF" \* MERGEFORMATINET 1.对顶角的性质. 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3.在复杂的图形中辨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INCLUDEPICTURE"教学难点.TIF" INCLUDEPICTURE "J:\\mine\\1.16\\教学难点.TIF" \* MERGEFORMATINET 对顶角性质的探索及辨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INCLUDEPICTURE"教学设计.TIF" INCLUDEPICTURE "J:\\mine\\1.16\\教学设计.TIF" \* MERGEFORMATINET 一、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过程. 问题:剪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张开的口又有什么变化? 教师展示剪布的过程. 学生认真观察. 教师应当注意先提出问题,以免在过程中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没有注意观察应该观察的内容. 学生观察以后,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师引导:如果将剪刀的构造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这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将剪刀抽象成两条直线,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 如图,教师提出问题. 1.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了几个角? 2.将这些角两两配对,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根据这种位置关系将它们分类. 教师画两条相交的直线,提出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在具体图形中得出的两条相交线构成的四个角,根据图形进行分类,然后描述邻补角和对顶角的特征.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对图形中角的位置关系的探究,经历从图形到文字到符号的转化过程,使学生加深对相交概念的理解,积累一些对图形的研究经验和方法. 通过对概念的归纳,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二)探究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性质 分别量一量,说一说各对顶角的度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思考:在前边转动剪刀的过程中,这种关系是否始终保持? 教师提出新的任务. 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并进行讨论. 这一过程中的重点是对顶角性质的得出,教师应当关注学生能否正确得出结论.同时对对顶角相等这一结论的得出,教师要注意用规范的语言给出推理的过程,要让学生知道这个过程每一步的依据,使学生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的度数的测量,使学生认识到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性质,使学生从对这两类角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通过对结论得出的说理过程,使学生初步感受推理的过程. (三)探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如图: 问题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了几个角? 问题2:观察∠1和∠8,它们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问题3:∠2、∠5它们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问题4:观察∠2和∠6,它们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教师出示图形,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进一步指出,在每一个交点处形成的四个角就是我们前边学过的对顶角和邻补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