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074381

四年级美术下册18.良渚古玉(浙美版) 教案

日期:2025-04-16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13207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四年级,美术,下册,良渚,古玉,美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良渚古玉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浙美版) 一、教材分析 良渚文化,距今5300-4000年,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环太湖流域。自从1936年发掘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良渚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玉器, 更是人们探讨的热门。 教科书主要呈现了良渚古玉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玉琮,以及良渚文化中特有的神徽纹,即神人兽面纹,还有其他各类玉器。教材通过“小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良渚文化及玉器, 用“想一想”中的问题,激发和引导学生了解良渚古玉的造型、纹饰特征,感受良渚古玉特有的文化美感。最后通过“学习建议”及相应的图片引导学表达古玉之美,开展探究与创作活动。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编排的目的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良渚古玉“神微纹”的解读,了解良渚传统文化。学习基本的欣赏方法,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良渚玉器的造型、纹饰特征以及自己的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美术欣赏的兴趣和水平,最终引领学生走向对良渚文化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良渚文化在浙江省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对于本课的学习者———小学四年级学生,良渚文化在以前的学习经历中,并未有很多接触,甚至没有接触,只有少部分学生可能听说或去过良渚博物院。 因此本课《良渚古玉》对于大多数四年级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新开始。也正因如此,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认识良渚玉器和探究文化的兴趣,产生对良渚玉器所代表的中国良渚文化的全新的认知:另一方面,通过对以玉琮为代表的良渚玉器的欣赏方法的学习,学会欣赏评述其他玉器之美,在心中建立传承与保护中国古老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良渚文化的历史、地域分布等知识,感受良渚文化玉器的特征。 2.通过对神徽纹及玉琼的鉴赏,初步了解神微纹的纹样特点及良渚玉器的欣赏方法。 3.通过对良渚古玉的探究,逐步提高审美评述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欣赏了解良渚古玉的纹饰、造型等特征。 难点: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良渚古玉的纹饰、造型等特征。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1.教具:相关图片、课件、教具。 2.学具:笔。 七、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营造氛围(预计用时3分钟) 1.师生活动:营造追寻中国古老文化的学习氛围。 2.教师活动:教师借用时间轴帮助学生定位良渚时期。 3.学生活动:感受良渚文化的久远和良渚玉器的神秘。 4.教师活动小结:良渚玉器反映良渚文化,导入课题: 《良渚古玉》。 [设计意图]营造学习氛围,拉近学生和久远文化的距离,导入课题。 (二)感受古玉,文化熏陶(预计用时8分钟) 1.教师活动:出示玉琮实物的仿品。 2.学生活动:观赏、触摸,初步感受古玉之美。 3.教师活动:播放视频。 提问: (1) 关于良渚文化你知道哪些? (2) 良渚文化最有特色的遗存是什么? 4.学生活动:欣赏视频、图片。 了解: (1) 良渚文化的时间、地点。(2) 良渚时代人们的生活及制玉场景。 5.教师活动:小结:良渚玉器反映了良渚先民的生活、文化。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了解良渚文化、当时的生活环境和玉器的产生。 (三)读图神徽,文化解读(预计用时9分钟) 活动一:良渚玉器的发现与发掘。 1.教师活动:邀请学生寻访杭州的良渚文化遗址。 2.学生活动:了解不同良渚玉器的造型和作用。 活动二:神徽纹的内涵和运用。 1.看图辨识。 教师活动:请学生观察神微纹,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可能是什么形象?表情动作有什么特点?” 2.感受表演。 (1)学生活动:演一演:两位同学-起表演表情和动作。 (2)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并提问: 你会用它做装饰吗? (3)学生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3.深入剖析。 (1)教师活动:提问: “猜猜图案背后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