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074386

四年级美术下册19.清明上河图(浙美版)教案

日期:2024-05-14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13242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四年级,美术,下册,清明上河图,美版,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清明上河图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浙美版) 一、教材分析 中国的传世名作精彩纷呈,本次教学解读的作品是北宋时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的伟大巨作,其作品内容丰富,描绘刻画逼真,构图严谨,笔法细腻,在长达528厘米的画卷中细致地描绘了800多人、70多辆车、20多艘船、房屋城楼20多处,体现了北宋的独特人文和建筑特色。大量的人、物的安排体现着画面的疏密、动静、繁简。作为中国的十大传世名作之一,在北宋哲学、美学的“格物致知”的引领下,作品的解读和教学也须紧紧围绕其要点展开。虽不能完全肯定作者的创作意图,但是通过解读作品内容、比较作品内容类别、解构核心画面,试图和学生一起体会了解美术创作的一般形式和要点,通过视觉转换感知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体会。借助游戏活动的方式尝试走进传世名作,体会作品的风格元素和画法。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大脑发育正好处于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同时,四年级学生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心理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该时期是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形成问题意识的至关重要的时期。同时他们的语言和阅读水平有所提高,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将美术学习和语文学习结合在一起,达到综合能力提升的效果。他们对一些传世名作有所知,但了解不全面,一些学生对于这些色泽暗淡的作品没有兴趣,主要是欣赏的角度和方法不到位,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找到合适的点来突破,从而让他们走进美术作品之中。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分段读画、拼画活动,尝试了解作品内容的基本信息,感知作品中人物造型表现之巧妙。 2.通过人物的分析、比较,体会“尽精微,致广大”的北宋绘画风格,感受人物造型、表现的隐喻和作者创作的意图,从而更深入地体会作品的历史、文化价值等。 3.通过主题欣赏的方法走进传世名作,找到同类名作的识图策略,从而体会艺术创作和时代之间的微妙关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北宋现实主义人物绘画的表现和理解。 难点:人物造型、形式和创作意图之间的隐喻表达。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设备,道具及《清明上河图》复制品实物。 2.学具:《清明 上河图》作品打印稿。 七、教学过程 (一)感知手卷形式,分段欣赏作品内容(预计用时10分钟)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手卷形式作品,请学生感受欣赏作品。 (1)请大家课前聊天,每个学生做一个名字桌贴,并以折页方式呈现。 (2)“中国的绘画形式还有一种形式是卷轴,老师手上有一张,你们想看看吗?” (3)教师展示作品的观看方式,像古人一般慢慢地摊开画面,一边慢慢地收起。老师为了方便大家欣赏作品内容,已经将画分成了一个个局部,请大家一起欣赏作品。 观看你手中的作品,看看画面上有些什么?画了什么内容?如果有人,他们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在语文课中已经学习了《清明上河图》的课文,但是对于美术作品,他们还不了解,对于中国的传统绘画更是不熟悉其真实的创作过程,包括创作形式、 内容和作品建构。因此在开课前设计这个环节,将作品分段解读,为熟悉完整的作品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拼接画面,展现完整作品及其基本信息(预计用时7分钟) 1.师生活动:教师:“ 大家刚才拿到作品的局部并进行了仔细地欣赏,你们想看完整的画面吗?”再现作品的完整画面。用幻灯片展示完整的画面,学生依次找到自己之前看的画 面所对应的位置,完成画面的拼接。 教师导语:在茫无尽的郊野,一群毛驴驮着炭远远地走进了我们的视线,一眼就看到简单空旷的农舍,几棵高大的杨柳树带着我们慢慢地感受着郊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