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彩的秋天》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强调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突出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方式由传统接受的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共同探讨研究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理论依据 皮亚杰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认识既不起因于主体,也不起因于客体,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认识的生长不仅仅是经验的结果,而强调个体在认知生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做到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多彩的秋天》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侧重于能运用红、橙、黄等颜色表现有疏密关系的秋天景色。与本册第12课《美丽的大自然》联系紧密,同为以表现自然景物为题材的课程。本课的学习内容与第五册《四季》、《我喜欢的季节》形成了以了解季节、大胆表现不同季节带给人类的不同感受的学习内容,形成纵向的知识学习体系。本课教材中共安排两个版面,其中教材30页上半部分是一幅列维坦的油画作品《金色的秋天,下半部分是林风眠的一幅中国画《秋》。第31页展示了三幅运用不同材料表现秋季这一主题的一幅教师范作和两幅学生作品,此外还有一幅学生以拼摆方式进行构图创作的照片。这三幅作品都是以秋季景色为主题,画面色彩具有秋季色彩的特点,红色鲜艳,橙色喜人,黄色明快,绿色艳丽,蓝色清新…三幅作品不同之处使用了不同的绘画工具,有水粉、水彩、油画棒,提示学生可以采用更多的表现技法。 (2)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天真、胆大、思维活跃等利于美术课堂教学的年龄特点,又因刚刚升入小学不久,课堂常规还没有完全养成,学习习惯比较差,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等不利于课堂教学的一面。针对学生的这些课堂表现情况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理念就变得至关重要,这要求课堂教学活动要在宽松、融洽的气氛中进行,循序渐进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开启想象思维的大门,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喜爱。在绘画实践中选择新型绘画材料色粉笔,激发孩子的兴趣,拓展视野。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本课重点采取谈话法、演示法、探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和教师示范的手段应用上注重媒材及示范应用的实效性。 (四)技术准备 教师: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课件、范画、美术书 学生:油画棒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中国著名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秋》,俄国著名画家列维坦及其作品《金色的秋天》。 2、知道秋天里的主要颜色--红、橙、黄。 3、能运用红、橙、黄等颜色表现有疏密关系的秋天景色。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体验运用红、黄、橙等颜色表现秋天景色的过程中,学生初步尝试用色粉笔学习用颜色表现景色的方法,感受色彩的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画家对大自然季节色彩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画家的敬仰。 2、体会生活中的秋季色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秋季的色彩特点,学习用体现画面疏密关系的技法表现出秋季的树木等自然景物。 教学难点:尝试用色粉运用红、黄、橙等秋季色彩,表现出有疏密关系的秋季景物。 四、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 儿歌:秋风挥画笔,染红枫叶林,天蓝云白白,田间丰收景。 提问1:这首儿歌表现的是什么季节? 提问2: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秋天? 学生回答:美丽的秋天、快乐的秋天、丰收的秋天...... 板书课题:《多彩的秋天》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学生大胆抒发对秋天的情感。引出课题 (2)探究新知 1.初步欣赏秋天的景色 提问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