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基本信息 课名 《 画蘑菇 》 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学科 美术 学段 低 年级 1 授课时间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美术 一年级下 》-出卷网-:人民美术-出卷网- 出版日期: 年 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本课的教学理论依据以“发现学习”理论、“探究学习”理论、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为指导,结合美术学科自身特点,根据小学美术大纲及新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自己理论依据。 教学内容分析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在认识蘑菇的种类、形状色彩的基础上将蘑菇联想成新的形象,以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观察能力。 本课与《好看的线条》、《漂亮的童话城堡》和《汽车的联想》组成了一个单元,在整套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教材有3个版面的内容,第13页设计思路:通过不同蘑菇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蘑菇在外形和色彩上的特点。第14页包含两幅有无蘑菇遮挡关系的对比图,很明显教育意图是让学生感知画面中遮挡关系带来的美感。第15页包含四幅学生作品都是以蘑菇为原形进行创造想象的造型。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联想活动。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情况: 一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本课教学内容学生比较熟悉,因此学习本课不是很难。但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了解还不全面,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色彩、形状等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够表现一定的事物。但用这种事物的形状表现其它事物还是第一次尝试,因此教师必要的呈现相关资源很必要。孩子们能够感知事物的遮挡关系,个别孩子已有尝试着在画面中表现遮挡关系的意识和做法,但并不自然。大多数学生对画面中物体间遮挡关系的表现感知不足。另外,本班有1名自闭症儿童,情绪不稳定,对于美术活动的参与程度不确定。教学方式及手段:在具体教学方法上,本课应用观察法观察蘑菇,是新课标的要求;应用讨论法理解蘑菇造型的范围,是为拓展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应用体验法、尝试表现法感受蘑菇的形状、色彩,是为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多角度提高教学重点及分析:首先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蘑菇的基本外形,了解一些关于蘑菇的知识。 尝试用基本型概括的绘画形式表现蘑菇。通过对蘑菇的观察和描绘,感知物体的前后的遮挡关系,并利用线条的穿插表现蘑菇的前后遮挡关系。教学难点及分析:合理的穿插线条,表现有前后遮挡关系的蘑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蘑菇的基本外形,能够用基本形及漂亮的色彩概括画出蘑菇的基本形象。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认识事物的前后遮挡关系,合理的穿插线条,表现出有层次的画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通过体验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问题框架 蘑菇的基本结构?(菌盖、菌柄、菌褶)我们用什么方法表现蘑菇?(基本型概括法)怎么表现?(把菌盖概括成某某形...)看一看,这一组蘑菇里谁在前面谁在后面?比一比,两幅图有什么不同?(有无遮挡关系的区别)哪个的画面更美层次更丰富?(有遮挡关系的画面更美)在表现前后遮挡关系的蘑菇时应如何穿插线条?(前面的蘑菇是最完整的,后面的蘑菇被挡住的部分不要体现出来......) 教学流程图 导入新课:谜语(一顶小伞,落在林中,一旦打开,再难收拢。)讲授新知:1.了解蘑菇结构。 1学生大胆交流(游戏1蘑菇脱口秀) 2实物(图片)观察3教师小结并板书蘑菇的结构探究学习用基本型概括的方法表现单个的蘑菇。1.问题 (游戏2形状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