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欣赏《铁匠波尔卡》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1、 欣赏:《铁匠波尔卡》 2、 初步了解波尔卡的舞曲特点 教学目标: 1、聆听管弦乐曲《铁匠波尔卡》,能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进而培养节奏感和表现力。 2、采用多种形式感受乐曲的情绪,加强对音乐主题的记忆,能听辨乐曲主题旋律的特点和变化,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 3、初步了解波尔卡这种音乐形式,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创造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不同的形式聆听、感受及表现乐曲《铁匠波尔卡》。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感受乐曲的独特风格。 难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律动热身,激发兴趣 (播放《微笑波尔卡》师生一起跳起来。) 师:“孩子们,我们的音乐课开始了,请大家跟着老师的动作随音乐一起动起来吧!” 师:对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欢快、活泼、有舞蹈感、适合跳舞。 【意图:用波尔卡乐曲引入,让学生感受波尔卡的特点,为欣赏《铁匠波尔卡》做好准备。】 二、感受打铁的声响 1、师: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要带你们去奥地利的一个美丽的小镇看一看,瞧,小镇上有几间店铺,听听这样的声音是从哪个铺子里传出来的? (播放打铁的声音,生选择) 2、师:原来是铁匠铺里传来的声音。在现代的生活中,传统的打铁已经被机器所代替,我们已经很难再见到他们,但是在过去,铁匠打铁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作用可大了。(了解铁匠)铁匠铺里的老铁匠带着小铁匠,就这样你一下我一下“叮叮当当”地打出了锋利的剪刀和削铁如泥的宝剑。 听:大锤的声响,再听小锤的声响,有什么区别吗? (教师出示大小铁锤对比敲击) 生:大铁锤声音沉重,小铁锤轻盈。用哐和叮当来表现。 3、让我们也一起来试一试吧! 【意图:从声响辨别乐器,并且形象的模仿铁锤打铁的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并且通过教师的讲述和看图了解铁匠这一历史久远的职业】 拿出你们的一只小手来当铁锤,另一只手做铁块。我们来试试。 4、出示课题《铁匠》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描绘铁匠打铁的非常特别的乐曲,让我们一起到音乐会的现场去欣赏西洋管弦乐队的演奏家们给我们带来的作品,听听音乐表现的是怎样的小铁匠? 三、欣赏《铁匠波尔卡》 (一)、欣赏全曲。(观看视频) 师:听到了打铁的声音了吗?音乐表现的是怎样的小铁匠? 学生:快乐的小铁匠、开心的小铁匠、勤劳的小铁匠等。 (二)、分段聆听,第一乐段 1、初听主题A,学唱主题旋律 (1)师:铁匠的工作很辛苦,但是看到自己帮助了别人,他们就不觉得累了,干着活还唱欢乐的歌呢。(出示图谱) 师:小铁匠的歌很特别,你们听懂了吗?我们把小手当锤子,小锤子出现的地方你们唱“叮当”,线条处老师来唱。 师:小铁匠的歌是很动听的,和我一起用开心的表情、快乐有弹性的声音再唱一唱。(学生随钢琴伴奏演唱) (2)师:小铁匠干活这么有劲,这段音乐速度是怎样的?(快速) 我们听一听(放主题旋律轻声跟唱) (3)聆听主题旋律在第一部分出现的次数 师:考考你们的耳朵,小铁匠的歌的在这段旋律中出现了几次?有没有变化?(再听第一乐段) 学生:两次 第二次更强了 师;为什么第二次小铁匠的歌声更强了呢?(打铁帮助别人,很开心。) (4)选择色彩表现强弱 老师这里有两种颜色,你觉得哪种适合表示强的声音,哪种更适合表示声音弱?我们再来唱一唱。 【意图:主题旋律是乐曲中出现最多的旋律,也是唯一能够记住乐曲的,因此,在欣赏主题旋律时,要求学生能够用 “叮当”来模唱出主题旋律来,并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并能通过歌声表现强弱。】 2、聆听主题B,用动作感知音乐。 师:打铁时还需要用风箱来烧旺火炉,因此小铁匠要去拉风箱,老铁匠还会乘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