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080377

第1单元 初识数据与计算 知识点 2021—2022学年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日期:2024-05-17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5次 大小:1300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信息技术,高中,2019,教科,学年,2022
  • cover
第l单元 初识数据与计算 1.1我们身边的数据 1、数据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数据,如刷公交卡时刷卡机显示的本次扣款金额和卡内余额、电子手表上显示的日期和时间、教科书封底下端的国际标准书号(ISBN)、体育课上测量的各项运动成绩等。这些数字都是数据。 我们的名字、诗人创作的诗句、奥运会的主题曲、记载学校运动会的视频等都不是数字,那么它们是数据吗 实际上,数据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数字以外,还有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形式。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数据是固定不变的。例如,不管圆有多大,它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总是一个固定的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圆周率π;再如,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C。 有些数据是不断变化的,例如家庭每天的用电量、国际黄金价格、气温等。这些数据随着时间而改变,因此在运用此类数据时要注意时效性,否则有可能造成计算无效。 有些数据是随机出现的。比如抛硬币,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是随机的。但若抛几百次、几千次,正面向上的可能性就稳定在50%左右。这时,数据的出现往往又有-定的概率。 2、信息 单纯的数据不能表达具体的含义,例如我们并不清楚像28和90%这样的数值在生活中的具体意义。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或赋予其具体的情境后,这些数据就成了有意义的信息。28 和90%可以分别用于表达今日的最高气温28°C,相对湿度90%,此时数据就成了有意义的信息。 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对数据的语义解释。数据处理就是把原始数据转换成人们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完整的数据处理过程一般包括数据的采集、加工、传输、存储、检索和输出六个环节。数据处理的目的是把数据转化成有用的信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一般而言,不管是什么样的信息,它们通常都具有-些特征,如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等。 以天气预报信息为例,该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它可以显示在网页上,也可以显示在报纸上,体现了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人们可以利用天气预报作为穿衣或出行的参考,体现了信息的价值性;天气预报只是预报了未来某一特定时段的天气状况,它 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作为一种资源,天气预报往往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这就体现了信息的共享性。 3、知识. 知识是信息经过加工提炼后形成的抽象产物。它表述的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规律。可以说,知识是一类高级的、抽象的,而且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信息。 知识是人类求知活动的结晶。例如,人们发现感冒的发生除了与病毒感染有关外,天气条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冷空气的人侵,造成大幅度降温,或者冷空气经过后出现冷高压天气,特别是大气压高于1030百帕的晴好天气,就会有大批人感冒。感冒指数的计算方法,是经专家调查研究和演算归纳出来的。知识是认识世界的结果,同时也是改造世界的依据。 数据、信息和知识可以看作人类对客观事物感知的三个不同阶段。数据是对事物属性的客观记录,信息是经过组织的有结构的数据,知识是经过人的思维整理过的信息、数据、形象、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 4、数据的来源 按照获取数据的渠道,可以将数据分为两类:直接数据和间接数据。统计调查或科学实验通常是数据的直接来源,由此得到的原始数据一般称为直接数据或一手数据;而通过查阅资料获得的数据或他人对原始数据处理过的数据,一般称为间接数据或二手数据。例如,我 们用温度计实际测量得到的气温值是直接数据,而从网上搜索到的气温值是间接数据。 5、数据的收集方法 直接数据的收集方法有很多,如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等。随着技术的发展,收集数据的手段日益丰富。例如,在农田中使用传感器可以实时收集农田土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