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089080

沪科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 10.2 滑轮及其应用(无答案)

日期:2024-06-05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0次 大小:3304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科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
  • cover
10.2 滑轮及其应用 科目 物理 八 年级 下 册 班级:——— 组名:——— 姓名:——— 年 月 日 一、自主学习 1.滑轮:一个 的小轮。 2.定滑轮:(1)定义:使用滑轮时,其轴 的滑轮。 (2)作用:能改变 ,不能 。 3.动滑轮:(1)定义:使用滑轮时,滑轮的轴 的滑轮。 (2)作用:不能改变 ,能 。 4.滑轮组:(1)定义: 和 组合在一起。 (2)作用:既能 ,又能改变 。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定滑轮的特点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如图甲,先用 测出钩码的重力G, 将结果记录在表中; 如图乙,安装定滑轮,用定滑轮把钩码提起来,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 上升; 改变力的方向,重复实验,观察、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用 测量出每次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序号 钩码重力G/N 拉力F/N 钩码上升的高度h/cm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1 F1 2 F2 3 F3 5.增加钩码数量,重复以上操作。 【分析与论证】使用定滑轮提升钩码时所用拉力的大小与钩码重力 ,方向与重物提升的方向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与物体升高的距离 。 【探究结论】使用定滑轮 省力, 省距离,但可以 力的方向。 【交流与讨论】运用杠杆平衡件,说说使用定滑轮不省力的原因。 请在右侧图中画出支点O,阻力G的阻力臂l2, 动力F1、F3的动力臂l1、l3; (2)比较l1 l2 l3 r;(> 、< 或 = ) (3)通过比较可知定滑轮实质是 杠杆。 (4)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由于动力臂l1 阻力臂l2, 所以F1 F2。如果改变力的方向,动力臂l3 阻力臂l2, 则F3 F2。 探究二:动滑轮的特点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如图甲,用 测出钩码的重力; 如图乙,安装动滑轮,并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起始位置; 竖直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 上升一段距离, 同时记录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 用 测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以上操作。 实验序号 钩码重力G/N 拉力F/N 拉力方向 钩码上升的高度h/cm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1 2 3 【分析与论证】使用动滑轮时,所用的拉力近似等于钩码重力的 ,方向与钩码被提升的方向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是钩码上升高度的 。 【实验结论】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要费一倍的距离, 改变作用力的方向。 【交流与讨论】(1)实验中,为什么拉力F总是略大于钩码重力的二分之一? 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说出使用动滑轮省力的原因。 ①在右侧图中画出支点o,阻力G的阻力臂l2,动力F的动力臂l1; ②比较l1 l2; ③通过比较可知动滑轮实质是 杠杆。 ④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 由于动力臂l1是阻力臂l2的 倍,所以动力F是阻力G的 倍。 探究三:滑轮组的特点 按照装置图,安装实验器材,参照以下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并思考下列问题: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如图甲所示,沿F1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提升钩码,记下提升钩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移动的距离、钩码重力、钩码上升的高度。 增加钩码的个数,沿F1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提升钩码,记下提升钩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移动的距离,钩码重力、钩码上升的高度。 如图乙所示,沿F2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提升钩码,记下提升钩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移动的距离,钩码重力、钩码上升的高度 增加钩码的个数,沿F2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提升钩码,记下提升钩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移动的距离,钩码重力、钩码上升的高度。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滑轮组 钩码重力G/N 拉力F/N 钩码上升的高度h/cm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cm 甲 乙 【分析与论证】 1.分析数据可知s甲= h, F甲= G 2.分析数据可知s乙= h, F乙= G 3.甲乙两图承担重物的绳子股数相同吗?分别为多少?(总结口诀) 4.若绳子股数用n,则绳子移动距离和物体上升高度的关系为 s= h,拉力和重力关系为F = G 5.根据以上结论当定滑轮和动滑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