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095848

第38讲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学案—2022年高考历史主干梳理及考点汇编(统编新教材)

日期:2024-06-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2次 大小:466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主干,教材,新教材,统编,汇编,考点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七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和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一: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在中国,人类交换的需要产生了商业贸易。商朝时,商业比较发达,但商周时期“工商食官”,官府垄断商业;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自商鞅开始,历代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一直比较艰难。对外贸易以政府主导的“朝贡贸易”为主,汉唐到明清时期,我国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被迫开放,近代商业贸易方式传入中国。新航路开辟前,商业贸易局限于大陆内部或相邻大陆之间。同时,随着贸易的发展,契约、借贷等商业行为在各地区、各民族出现。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全球性贸易才真正出现,世界贸易形式和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二: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中国伴随着原始农业的产生,人类由迁徙逐渐走向定居,先后出现村落和城镇,形成城市。商周时期,王城、都邑的建造已形成定制;到明清时期,专门经营工商业的市镇在江南地区开始崛起。但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等级森严的建筑规制成为鲜明的中国特色。鸦片战争后,近代城市开始在沿海和通商口岸出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世界各民族受文化与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形成各具特色的民居风格。工业革命后,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类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第38讲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主干梳理: 一、古代的商业贸易 1.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 ①时间:原始社会后期。 ②原因: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 (2)发展 ①中国:商朝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但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才被突破。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隋唐到两宋时期,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渐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地域性商帮兴盛。 ②世界:古埃及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国王经常派遣商队到国外去从事贸易活动;古希腊各城邦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周围的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拜占庭帝国一度垄断了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上的贸易;阿拉伯商人在欧、亚、非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③东西方贸易:丝绸之路是古代贯通亚、欧、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唐宋以后,官府在东南沿海一带设立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清政府在广州设立公行,统揽对外贸易。朝贡贸易是主要贸易方式之一,明清时期,对朝贡国家、路线、港口、朝贡物品等均有严格规定。 (3)影响: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促进了物种和物品的交流,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生活。 2.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1)货币 ①公元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铸币。中国商代用贝作为货币。 ②作用: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流通;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 (2)信贷 ①世界:公元前22~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借贷有不同形式的利息规定,也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公元前16~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借贷行为必须有证人,还要履行担保等程序,受法律保护;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商业迅速发展,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保管、汇兑的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汇票的雏形。 ②中国:《周礼》中已有借贷纠纷的记载。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形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货币信贷。唐代信贷业务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类似汇票的“飞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