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095863

第2讲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学案—2022年高考历史主干梳理及考点汇编(统编新教材)

日期:2024-06-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9次 大小:12410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高考,教材,新教材,统编,汇编,考点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讲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主干梳理: 一、秦朝 (一)秦朝的统一 1.统一的背景(条件) (1)长期战乱使得人民渴望安定统一(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2)各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要求打破政治分裂带来的阻碍。 (3)秦王嬴政广纳人才,励精图治,吏治清明。 (4)秦国商鞅变法后,奖励耕战,实力迅速上升(条件)。 2.统一的过程 (1)灭六国,秦朝建立: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征服南越: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 (3)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秦朝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3.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皇帝制度:嬴政自称“始皇帝”,皇帝制度的特点是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位终身。 ②三公九卿制度:三公指丞相(百官之长)、太尉(分管军事)、御史大夫(分管监察),为主要辅佐大臣,最后由皇帝决断;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③郡县制度:在地方上,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2)其他措施: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 (3)影响:秦朝确立的这套政治体制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至为深远。 4.统一的影响、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统一的趋势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3)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1.秦朝的暴政 (1)严酷的法律;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2)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3)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行途中死去,继位的秦二世更加残暴。 (4)秦朝暴政是秦末农民起义与秦朝速亡的根本原因。 2.秦末农民起义 (1)原因 ①直接原因:遇雨误期。 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起义概况 ①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建立张楚政权,结果遭镇压。 ②陈胜失败后,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 3.秦朝灭亡:公元前207 年,刘邦的军队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4.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4 年的楚汉战争。刘邦“约法三章”赢得民心,项羽刚愎自用,最终被刘邦击败。 二、西汉 (一)西汉的建立 1.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西汉初年的政治制度 (1)治国思想: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政治上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2)“汉承秦制”: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代。 (3)地方行政制度:郡国并行制。 ①负面影响:诸侯王势力增强,对中央集权构成严重威胁,为王朝的统一和稳定埋下了隐患。 ②结果: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最终被平定。 (二)“文景之治”:文帝、景帝在位期间,休养生息,减轻赋税、徭役和刑法,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 (三)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 1.加强中央集权 (1)政治上 ①措施:设立中外朝制(削弱丞相权力);颁行“推恩令”(削弱王侯势力);设置刺史,监察百官与豪强(代表中央监视地方);酎金夺爵,剥夺列侯的爵位;任用酷吏治理地方;构建以察举制、征辟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②作用:削弱了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皇权大大加强。 (2)经济上 ①措施: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