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095908

第33讲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学案—2022年高考历史主干梳理及考点汇编(统编新教材)

日期:2024-06-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5次 大小:644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关系,梳理,教材,新教材,统编,汇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3讲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主干梳理: 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一)民族关系 1.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1)秦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①机构:中央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管理民族事务。 ②关系:秦朝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在今天的两广地区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2)汉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①机构:中央设大鸿胪一职管理民族事务。 ②关系:西汉初与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三次攻打匈奴;东汉时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 89年窦宪攻打北匈奴,取胜后刻铭燕然山。西汉设 “河西四郡”管理河西走廊,成为中原通往西域的要道;后在西域设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西汉设护乌桓校尉管理东北。同时,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在西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 2.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1)隋唐时期民族关系 ①机构:礼部与鸿胪寺。礼部的礼部司负责朝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的礼仪,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 ②关系:隋朝在边疆主要是推行郡县制,以边疆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加强治理;589年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加强了对岭南的治理;并加强了同流求的接触。东突厥归附后,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多次会盟;南诏王多次遣子弟入唐。管理机构有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进行管理,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在西北设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南方设安南都护府。 (2)两宋时期民族关系 ①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并立。 ②辽、西夏、金、大理等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 ③即使在局部政权割据、争战状态下,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从未中断。 3.元明清的民族关系 (1)元朝 ①政策:统治者一方面“行汉法”,另一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明显的差别对待政策(四等人制)。 ②管理: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对西藏地方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元朝还在东北、云南等地设立行省,征发赋役。 (2)明朝 ①机构:除礼部、鸿胪寺外,设立提督四夷馆,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 ②关系:陆续修筑长城,防范蒙古骑兵入境袭扰,并沿长城布置一系列军镇,号“九边”;同时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进行贸易;在西南设土司,卫所和土司的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属;敕封西藏僧俗领袖“法王”“王”等称号,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对西藏地区进行管辖,并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 (3)清朝 ①机构: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②关系:通过满蒙联姻、平叛、册封等加强联系;设立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管理藏区事务。在西南,沿袭土司制度,后来逐渐进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二)对外交往 1.先秦时期: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的交往交流。 2.秦汉时期: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扩大。 (1)打通陆海两个通道,陆路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 (2)甘英奉命出使大秦(罗马帝国),抵达波斯湾一带。 (3)海路从合浦郡徐闻县出发最远航行到印度南部。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光武帝刘秀赐给倭国金印。 3.隋唐时期: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 (1)与西域的商路畅通:隋炀帝派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管理与西域商人的往来。 (2)与大食国的接触,使包括造纸术在内的中国技术传到了阿拉伯地区。 (3)与外国之间的海路交流活跃:隋朝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和留学生、学问僧等,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 4.两宋时期:北方因陆路交通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