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097328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写作 审题立意2 教案

日期:2024-06-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455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写作,审题
  • cover
写作 审题立意 INCLUDEPICTURE"教学重难点.TIF" 1.指导学生准确审题。(重点) 2.指导学生多角度立意。(重点) INCLUDEPICTURE"精彩课堂.TIF"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写作文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写好一篇作文有哪些步骤呢?最重要的步骤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开始的两个步骤———审题和立意。 二、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 审题技巧,立意指导。 我们拿到一个作文题目,首先要审题,即了解题目要求,领会题意。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复思考,精心选择,最终确定文章的主题,这就是立意。审题和立意密不可分,共同组成了作文构思的起始环节。 1.审题。 审题,就是为明确作文的要求对作文题(包括题目、材料以及写作要求)进行审读,以求理解其含义。审题时要注意题目对文体、内容、感彩等的具体要求,确保不在这方面出错。不过,审题的关键还在于把握题意,也就是分析题目的含义和意图。 首先,要善于从限制中发现“自由的空间”。 其次,要认真对待多重限制条件。限制条件有两个以上,就要仔细分析。 最后,要注意把握题目中的重点,作细致而深入的思考,努力探究它的含义。 2.立意。 立意,就是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把题意变成文章主题的过程,即确立文章的灵魂,是文章成败的关键。 首先,确立文章的写作中心。有的可确立、表现多个中心,试比较哪个更有新意、更有深意、更适合自己写作。 其次,确立议论文的论点。只有确立有价值、有意义、有真情、有独特见解的论点,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中心明确、思想健康,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最后,立意要力求巧妙、新颖。有时立意甚至可以从反面入手,突破成说、“定论”,凸显自己的个性。 知识板块二 结合例文,技法指导 1.文题展示。 以“和为贵”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600字左右。 2.例文赏析。 为“和”辛苦为“和”甜 《孟子》里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们早已熟诵,《史记》中的“将相和”故事我们也是耳熟能详。知道“和为贵”的道理,我们又是真的知道怎么去做吗?是不是只要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到最后“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就行了?听说喝咖啡时所加入的咖啡伴侣其颜色为鲜白,可是一旦倒入咖啡之中搅拌充分,就只见咖啡不见伴侣了。然而,这咖啡的味道却改变了,不会像之前那么苦涩,却多了一丝香甜与润滑。正如咖啡伴侣一样,为了与咖啡的相融,它甘愿舍弃自己原本鲜明的颜色。为了我们心中所向往的和谐,我们有时也需要做出改变,为“和”辛苦为“和”为甜。 在那个著名的“将相和”故事中,如果没有蔺相如的宽容忍让,没有廉颇甘愿以大将军之身负荆请罪,就不会有日后的将相同心、各展所长的千古美谈。同样是共事一国,古往今来,从宋朝的秦桧陷害忠良到近代国民革命时期的“府院之争”,多少人为了名利拼个你死我活,面对外敌入侵和人民百姓的水深火热毫不动容,不懂相让不懂“和”,影响的又何止一事一人。 又想起一个游戏,有一株白菜,一只吃菜的羊,一只吃羊的狼,一个人和一条只能乘载一人加一物的船,怎样把东西全部带到对岸?答案挺费心思的,但其实说穿了,也就是只要这个人辛苦一点,多跑几趟就行了。有时,我们要求的“和谐”是很难的,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棱角,不免磕磕碰碰。但只要我们有为“和”辛苦的思想,相互理解,将心比心,彼此忍让宽容,和谐的局面就会到来。 有人说,两个人之间的相处合作不是“1+1=2”,而是“0.5+0.5=1”。在和谐的环境中,我们相互合作可以事半功倍,我们相互支持可以共渡难关,只是需要将自己减去一点,为“和”辛苦为“和”甜。 【名师点评】 在“和谐”的众多关系中,作者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切入,并用咖啡伴侣的例子说明为了和谐,我们“需要将自己减去一点”,做出改变,提出了“为‘和’辛苦为‘和’甜”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