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104386

人美版(北京)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 中国画-学画大熊猫

日期:2025-09-24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199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美,北京,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cover
小学美术教案 中国画-学画大熊猫 小学美术人美2011课标版四年级下册 第6课———中国画-学画大熊猫 【教材说明】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是中国画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本册教材中的《中国画———学画大熊猫》,都是运用中国画的绘画技法表现动物题材,与 前一册教材的《中国画———学画青蛙》一课,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有密切的关系。旨在通过用中国 画技法表现大熊猫,继续体验、学习墨的浓淡、干湿变化,丰富学生的国画知识,是他们感受笔墨 造型的乐趣。 【教学目的】 提高学生用笔、用墨表现动物能力,加深对绘画语言的了解,提高作品表现 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祖国 传统绘画艺术的兴趣。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的选择突出体现了《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激发学生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的课程理 念,将国画知识的学习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大的背景中。学生通过笔墨技法的学习,感受中国画艺 术的博大精深。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 1、 多媒体设备:PPT 课件、白板的运用。 2、 教具:国画工具箱 3、 教学用具:毛笔、墨、毡子、宣纸。 学具准备:毛笔、墨、毡子、宣纸。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知识:简要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复习墨的浓淡、干湿等中国画的绘画语言。 技能:初步运用中锋、侧缝和墨的干湿、及浓墨、淡墨表现出大熊猫的不同形态,并能 适当添加环境,构成一幅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探究活动以及运用墨的浓淡、干湿变化表现的学习过程,初步掌握大熊猫的 绘画方法,加深对传统绘画技法的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墨的浓淡干湿丰富学生的绘画技法,提高学生的笔墨表现力,激发学生学习传 统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绘画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墨的浓淡、干湿的学习和运用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湿墨笔中水分的控制及熊猫的不同形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作品引入。 1、教师出谜语: “叫猫不是猫,眼被黑圈包。爱吃嫩竹叶,是咱中国宝。” 2、板书课题:中国画—学画大熊猫 【设置意图】以一个谜语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课主题 二、讲授新课,创设情境。 1、学习大熊猫相关知识。 播放幻灯片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幻灯片上的有关知识。 学生 :熊猫的主要特征及习性:生命力顽强,大熊猫距今八百万年,经历过四纪冰川,仍保留原始特征,人称活化石。以箭竹为主食,每天四分之三的时间用于觅食,雌性熊猫食量偏大。黑白分明,熊猫除四肢、耳、眼、鼻为黑色外,其余皆为白色。熊猫是独居动物,只在春季发情期聚会,幼崽全靠母亲一手抚养长大。牙齿坚劲,能啃咬铁锅,号称食铁兽。嗜水,见水狂饮,直到胀倒在地,俗称熊猫醉水。熊猫看似笨拙,实则体态轻盈,可以爬树,并在树上做各种动作。耐寒,熊猫从不冬眠,冰天雪地照样外出觅食。性情温和,能与其他动物和谐相处,亲近人类。是全世界公认的吉祥物,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以熊猫标志为会徽。大熊猫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 800 万年,被称为“活化石”,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 形象大使,还担当起我国友谊使者的重任,成为友谊的象征。 2、观看幻灯片: ①观察大熊猫在干什么。 ②结合印象中的大熊猫,说说你的感受。 观看幻灯片感受大熊猫的外形,相貌动态等特征,并大胆用语言表达所观察到的感受:可爱.....等 【设置意图】引导学生感受带大熊猫的体态特征,为创作积累经验 3、结合图片分析大型猫的结构和体态特征。 提出问题: ①大熊猫身体由几部分组成? 大熊猫身体由头、劲、躯干、四肢、尾五部分组成。 ②用一个字来概括大熊猫的体型特征。 根据欣赏图片,结合已有知识经验,将大熊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