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115080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各课晨读复习必备素材(打包4份)

日期:2024-06-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6次 大小:1211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7* 溜 索 文化常识 作者简介 作者 阿城 原名 钟阿城 评价 作家、编剧 代表作 小说《棋王》《小城之春》《爽》等,编剧作品《刺客聂隐娘》《芙蓉镇》等 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探视(tàn)      顷刻(qǐng) 盘桓(huán) 涓涓(juān) 蓦地(mò) 千钧之力(jūn) 锱铢(zīzhū) 战战兢兢(jīng) 2.理解词意 【蓦地】 出乎意料地;突然。 【盘桓】 逗留;徘徊;回环旋绕。 【锱铢】 比喻极微小的数量。 【千钧之力】 形容力气很大。 【战战兢兢】 形容因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素材积累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毛泽东 大自然把人们困在黑暗之中,迫使人们永远向往光明。 ———歌德 知识拓展 茶马古道上的马帮 横断山脉横亘西南,原始森林莽莽苍苍,在云南的高山峡谷和茂密丛林之间,曾经存在着一条神秘的茶马古道。 千百年来,数不清的马帮行走在这条险峻的道路上,将云南的茶叶等特产运到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同时在各地区和各民族之间架起了一道文化交流和融汇的桥梁。悠扬的马铃声,至今仍在古道途经的每一道山谷、每一片原野、每一个村寨中回荡,那青石板上深深的马蹄印痕,也在向人们默默地诉说着一个个如泣如歌的动人故事。这茶马古道,经先人的披荆斩棘,用一双脚,日积月累地探索;用马蹄声,天长地久地开拓,多少年过去,终于形成了川藏线和滇藏线两大路径。径分两条,蜿蜒推进,像丝绸之路的水陆两线。天长日久,分工各异,川藏线运输的是生活用品,滇藏线则是主打茶叶。从滇西北进入西藏地区,夏季有蚂蟥之害,冬季有大雪封山。在这古道上,不知道有多少辛勤的马帮,在风餐露宿的艰难行程中,用清悠的马铃声和奔波的马蹄声打破千百年山林深谷的宁静。终于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之下,踏出了通天大路。 1 / 1第二单元 小说天地 5 孔乙己 文化常识 1.作者简介 作者 鲁迅 原名 周树人 字 豫才 生卒年 1881—1936 籍贯 浙江绍兴 评价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2.背景链接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被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类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性地展现了当时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荤菜(hūn)   侍候(shì)   阔绰(chuò) 间或(jiàn) 笔砚(yàn) 颓唐(tuí) 蘸(zhàn) 附和(hè) 门槛(kǎn) 大抵(dǐ) 羼水(chàn) 营生(yíng) 2.理解词意 【阔绰】 排场大,生活奢侈。 【间或】 偶然,有时候。 【附和】 (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营生】 谋生活;职业,工作。 【污人清白】 毁坏人家的名誉。 【君子固穷】 语出《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君子能够不因穷困而改变操守。固,安守。 【颓唐不安】 精神萎靡,心神不安。 【不屑置辩】 认为不值得争辩。表示轻视态度。 素材积累 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张载 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即因恐惧而发抖),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与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