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115082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各课晨读复习必备素材(打包5份)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7次 大小:2108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 文化常识 1.作者简介 作者 范仲淹 字 希文 谥号 文正 朝代 北宋 评价 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 作品 《范文正公集》 作者 苏轼 字 子瞻 号 东坡居士 朝代 北宋 评价 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作品 《东坡易传》《东坡乐府》 作品 风格 其诗题材广泛,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作者 辛弃疾 字 幼安 号 稼轩 朝代 南宋 评价 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 作品 词集《稼轩长短句》等 作品 风格 题材广泛,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美之处 作者 秋瑾 原名 秋闺瑾 字 璿卿 号 竞雄 生卒年 1875— 1907 笔名 鉴湖 女侠 籍贯 山阴(今浙江绍兴) 评价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诗人 作品 诗词《秋瑾诗词》,小说《秋女士遗稿》《秋女烈士遗稿》,文集《秋瑾集》等 2.背景链接 (1)《渔家傲·秋思》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他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2)《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他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祭常山归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下此词。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同甫的。二人均为南宋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中原的理想。 (4)《满江红》 1903年春,王廷钧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钧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成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塞下(sài)  未勒(lè)   羌管(qiāng) 聊发(fā) 千骑(jì) 麾下(huī) 的卢(dì) 擎苍(qíng) 蛾眉(é) 2.理解词意 (1)千嶂里      千嶂:层峦叠嶂 (2)老夫聊发少年狂 聊:姑且,暂且 (3)胸胆尚开张 尚:还 (4)五十弦翻塞外声 翻:演奏 (5)了却君王天下事 了却:了结,完成 (6)秋容如拭 拭:擦 名句积累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借写守边将士饮酒,来表现他们因远离家乡和功业未立而生发的惆怅之情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唐代诗人李益的“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同样用管箫表达类似感情的句子是“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含蓄地表达了苏轼渴望被朝廷重新重用的词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5)秋瑾在《满江红》中,引用《史记·项羽本纪》汉军破楚的故事,来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的词句是“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素材积累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徐锡麟 拼将十万头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