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鄱湖渔歌》教案 教学重点: 1、绘画中如何传达人物的心情以及如何让画面搭配得更完善。 教学难点: 1、能创造性的使用各种媒材来进行制作。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校热爱家乡、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鄱阳湖的地理位置、生态特征以及社会文化状态等相关信息。能运用绘画或制作的方式表现鄱阳湖渔民捕鱼时的欢乐场景。 2、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师说:老师最近刚从一处湿地旅游回来,拍了一些照片给同学们看看。 播放湿地图片。 师说:这处很美吧,湿地又称为地球之肾。其实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生态湿地就在我们江西。它就是———鄱阳湖! 播放鄱阳湖图片。 师:鄱阳湖的水域辽阔,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形成了南宽北狭的形状,犹如一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万里长江的腰带上。 师说:同学们作为江西人,我们有这样的湿地,有这么大的淡水湖感到骄傲吗? 生答:骄傲。 师:老师感觉不到你们的骄傲,大点声告诉老师。 生答:骄傲——— 现在让我一同走进美丽的鄱阳湖。 欣赏短片 揭示课题 师:这里的渔民生生不息,终年以打渔为生,他们世世代代都传唱着一首歌,就是《鄱湖渔歌》。(板书:鄱湖渔歌) 师:鄱阳湖除了景色怡人外,物产也是很丰富的,都有哪些物产呢 老师带同学去看看。 导入课件,欣赏鄱阳湖图片。 三、新授 课件导入时,生一边看课件,师一边解说。 1、师:鄱阳湖及周围的数十个大小湖泊,湖水温暖,水草丰富,有利于水生物繁殖,产鱼类达到了100多种,以鲤鱼为主,那么贝,螺类的产量也比较丰富,这个天然的水库,每年渔民伯伯在此捞鱼量都超过2万吨,最多的时候还达到多5万吨。所以大家又给这鄱阳湖取了另一个美称,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2、生:鱼米之乡。 3、师:在这个鱼米之乡,渔民伯伯每年都收获颇丰。有许许多多的小画家也记下了这丰收的一刻。让我们来看看小画家们是怎么来表现这些美景的。 (出示作品分为四大类:线描类、涂画、拓印、粘贴。) 生欣赏拼贴类作品时师说:同学们渔民伯伯在做什么呢? 生答:捕鱼。 师说:是的,渔民伯伯在撒网捕鱼。(板书:撒网捕鱼) 我们今天就是用美术的技法来表渔民伯伯捕鱼的景象。 师:同学知道这只小螃蟹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师:是用一只小纸杯做的,先在杯底画上……,最后一只小乌龟就出来了。 生欣赏涂画类作品时师说:这几画中都有哪些颜色呢? 生答:………… 师:这些颜色看起来非常的…… 生答:…… 师:小画家画的色彩真是艳丽呀!我们创作时要像他们学习。 生欣赏拓印类作品时师说:同学们还记得拓印吧,把色彩涂在“小鱼”上,在印在画纸中。老师来给同学们印一个吧~(师示范) 生欣赏线描类作品时师说:线描类的画作就是相点线面相结合,黑白灰就是它的色彩。 师:这是用刮画创作的线描作品。用一支小竹笔在刮画纸上就可刮出想要的图形。同学们看,先在刮画纸上刮出外形,在慢慢刮出物体的具体特征。 4、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绘画形式,也了解了这些画的技巧,现在我们就是生活在鄱阳湖里的小渔民,大家想不想去捕鱼呀!老师看有些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还在等什么呢?动手吧!!! 5、生动手创作,师巡视辅导 6、将学生作品收集,并评价。 四、拓展 师:鄱阳湖是除了是我国第一淡水湖,鱼米之乡,它还是鸟类的天堂。 师:每年秋末冬初,便会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直到第二年的春天才离去,(出示候鸟)如今,保护区内鸟类已达到300多种,近百万只,其实珍禽50多种,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尤其可喜的是,在这里发现了当代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因此,鄱阳湖被称为“白鹤世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