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115402

人美版(北京) 三年级下册美术 第5课 彩墨游戏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9-21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2437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美,北京,三年级,下册,美术,5课
  • cover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彩墨游戏 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是否属于跨学科主题教学 否 学科 美术 学段: 小学中年级段 年级 三年级 相关领域 造型·表现 教材 书名: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 三年级(下册)-出卷网-:人民美术-出卷网- 出版日期:2014 年12 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彩墨游戏》是三年级(下)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课程领域。以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的要求作为本课目标纲领,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审美判断、美术表现等核心素养,创造有趣的情景,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尝试用毛笔、墨、国画颜料和宣纸等工具,开展趣味性活动,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努力达到课标中提出的:美术课程要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活动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主动探究与发现,找到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依据:本课以生本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实际获得为主要目的,让学生初步体验用彩墨绘画的乐趣。以建构主义理论主动构建美术知识体系。以任务驱动式教育理论,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发现为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本课与美术三年级(上)中的《水墨游戏(一)》、《水墨游戏(二)》两课同属于中国画知识体系,是小学阶段学生初步接触国画知识的课业内容。通过趣味性造型活动,让学生体验水、墨、色与生宣纸之间产生的奇妙变化和丰富的表现力。知道墨破色、色破墨的彩墨技法。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同时渗透中国画的传统文化,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价值观,从而为后面学习《中国画———学画荷花》、《中国画———学画青蛙》等中国画课程做好铺垫。学生情况: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在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重要阶段,同时正处在皮亚杰人格发展阶段———具体运算阶段,思维具有可逆性。针对这个年龄段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快乐学习氛围。学生容易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对美术表现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教学方式:讲授法:本课的知识点以及教师示范的环节以讲授法为主,使学生直观感受,在示范环节教师通过演示,再次加深学生对彩墨知识的认识。体验式:艺术实践过程中,学生运用绘画工具主动尝试,结合课上所学,创作彩墨作品,初步体验彩墨画的乐趣。探究式:在本课游戏“彩墨可以这样玩”中,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完成游戏1、游戏2的绘画。教学手段: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旧知的回忆。让学生理解水分控制的重要性。技术准备:1、PPT多媒体教学。2、在学生创作环节制作视频,通过视频播放进行更多图片展示。3、绘画工具:准备墨汁、国画颜料、毛笔、调色盘、水桶、喷壶、宣纸、毡子等工具。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中国画中水墨变化的特点,水、墨、色、生宣纸之间的丰富变化。通过实践激发学生对已有基本笔法、和墨色基本技法的知识,进而体验和探究表现色与墨相互浸染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的方式,主动探究体验笔、墨、色的多种变化。欣赏、分析彩墨作品的丰富变化,感受彩墨自然浸染的趣味,创作出有趣的彩墨作品。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彩墨融合的神奇变化,体会中国画作品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增强对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了解色破墨、墨破色的丰富变化。运用已学笔墨技法、体验探究水、墨、色、生宣纸之间产生的变,感受水墨意趣。教学难点:对水分的控制,运用墨与色的干湿浓淡,创作出具有彩墨韵味的作品。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引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