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135320

人美版(北京) 四年级下册美术 第6课 中国画-学画大熊猫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9-22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64163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美,中国画,教案,大熊猫,学画,6课
  • cover
教学基本信息 课名 中国画———学画大熊猫 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美术 学段 中年级 年级 四年级 授课日期 教材 书名:《美术》 -出卷网-:人民美术-出卷网- 出版日期:2014年12月 北京市中小学“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 其他参与者 以下内容、形式均只供参考,参评者可自行设计。 教学过程既可以采用表格式描述,也可以采取叙事的方式。如教学设计已经过实施,则应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将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以及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如教学设计尚未经过实施,则应着重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描述清楚。表格中所列项目及格式仅供参考,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是国画系列学习内容,旨在通过用中国画技法表现大熊猫,继续体验、学习墨的浓淡、干湿变化,丰富学生的国画知识,使他们感受墨造型的乐趣。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用笔、用墨表现动物的能力,加深对绘画语言的了解,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兴趣。理论依据:本课内容的选择突出体现了《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激发学生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的课程理念,将国画知识的学习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大的背景之中。学生通过笔墨技法的学习,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同时学生通过笔墨技法的体验,培养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充分体现新教材编写上的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体现中国特色的特点。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中国画———学画大熊猫》学生情况: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开始接触国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学生在学习本课时,是在旧知的 基础上进行,技法得到进一步的丰富。我校三至六年级部分学生参加了国画校本课程, 有一定基础,对国画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方式:探究合作式。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学生互动、教师演示。技术准备:PPT课件展示。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知识与技能:简要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复习墨的浓淡、干湿等绘画语言;初步运用 中锋、侧锋和墨的干湿、浓淡变化表现大熊猫的不同形态,并能适当添加环境。。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探究活动以及 运用墨的浓淡、干湿变化表现大熊猫的学习过程,初步掌握 大熊猫的绘画方法,加深对传统绘画技法的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墨的干湿、浓淡,丰富学生的绘画技法,提高学生笔墨表现能力, 激发对传统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绘画艺术的情感。教学重点:表现熊猫的毛茸茸的质感和不同的姿态。教学难点:熊猫的不同动态。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激趣导入 1.谜语导入:大眼睛,黑眼圈,圆圆胖胖逗人爱。攀得高,爬得快,竹笋野果当饭菜。结合谜语和图片,总结熊猫特点:谁见过真的大熊猫?在哪见过?它有什么特点?你能学一学它的动作吗?2.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大熊猫。出示课题:中国画———学画大熊猫。 学生抢答:熊猫。 部分学生回答:见过,在动物园...... 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总结特点:黑白两色、胖、圆形...... 激发学生好奇心,结合图片加深学生对熊猫的认识。感受大熊猫的体态特征。 PPT 1.5 体验探究 强调课题里的“国画”二字,关于“国画”你都了解哪些? 师简单小结用笔用墨方法。小组交流讨论:怎样用国画的基本技法表现大熊猫呢? 3.请学生根据理解尝试画一只大熊猫。你在画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找学生前面展示)4.教师带着学生解决问题。5.欣赏画家作品《节不可憾》,我们来看看画家是怎样用笔、用墨的? 验证,板书:头、躯干———中锋 淡墨 五官、四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