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百花园《1.比较》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数学百花园1.比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在教材安排上主要是通过一些简单的事例,让学生初步体会比较、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而“比较”是这单元的第一个数学思想。要求学生在获取的数学信息中,通过比较找到运用一一对应找相同,不同事物数量相对应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佳的方案,初步体会比较的方法、优化思想的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进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情况: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在8、9周岁,他们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经验决定他们获得的数学知识大部分要通过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知的基础上,加上规范的语言训练,进行合理的推理的过程。尽管在低年级学生经历过比多比少、比大小的过程,但却从没从方法上加以提炼,这叫“比较”。而本节课第一次以“比较”为课题,又是三年级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为此,我采取由直观教学入手,让学生在观察图片中自主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比较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既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而运用比较策略解决问题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比较策略解决问题,深入理解等量关系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方式:观察比较 动手操作 推理探究 合作交流 归纳概括教学手段: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提升掌握方法;实际应用,解决问题。技术准备:PPT课件、学生学习单等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认识比较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比较策略解决简单问题。2.在经历比较的过程中,加深对等量关系的理解,增强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寻找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推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4.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条理的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进行积极地交流。教学重点:运用比较策略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比较策略解决问题,深入理解等量关系。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课前3分钟数学展示———赵英杰总结以前学习的有关“比较”的学习方法。今天我给大家总结一下我们学过的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它就是“比较”。从一年级接触数学以来,我们就知道两个事物之间可以比较:如字典和课本哪个厚?乒乓球和玻璃球哪个大?左边这些笔和右边这些笔哪个多?接着我们就学习了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如:这行的同学比这行的同学多几人?这行的同学和这行的同学共多少人?这样我们就在比较中学习了“加减法”。二年级我们学习的 “倍”也是数量之间的比较。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这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那么多。下面我出两道小题考考大家:(1)我有5元钱,你是我的2倍,你有多少钱?(谁来解答?)(2)我有5元钱,你有10元钱,你是我的几倍?(谁再说说?)这样在比较中我们又巩固了乘除法。大家说,“比较”这种方法重要吗(重要)?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请给我点掌声吧!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谈话:孩子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今天有两种小动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快来看看,他们都是谁呀?(小猫和小狗图片)有好几只小猫和小狗跑到了大屏幕上。提问:①请你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A.3只小狗和1只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