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歌曲《小鼓响咚咚》 教学内容分析: 《小鼓响咚咚》是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首歌唱曲,是一首短小、流畅、容易上口的儿童歌曲。 歌曲由四个方整结构的乐句组成(每两小节一个乐句),乐句的起承转合特点非常明显,明亮的大调调性加上如钟摆一般流畅的三拍子,使得这首歌生动活泼。歌曲的节奏也是十分舒展,全曲以“XX X X|XX X———节奏型贯穿始终,音乐形象生动。歌词富有童趣和爱心,词作者利用汉字“咚咚咚”和“懂懂懂”的谐音关系,赋予“小鼓”以生命的灵气,在学唱时,要尝试让学生运用力度的要素去处理歌曲,并能通过歌曲的学习,教育小朋友从小要做关心他人的好孩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 2.能利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简单的伴奏; 3.能为歌曲设计简单的律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游戏准确地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并能奏出“XX X X|XX X———节奏; 2.利用听与唱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合适的力度和声音表现歌曲结束时“咚咚咚”和“懂懂懂”两个地方的内涵; 3.通过介绍鼓的家族,并以听看的形式了解打击乐器,感受鼓的不同音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歌唱,理解童谣内容,萌发对小鼓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从小要做关心他人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 2.准确地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并掌握“XX X X|XX X———节奏;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即兴表演。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串铃、沙锤、小鼓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欢迎大家进入音乐世界!”(播放背景乐《宝贝宝贝》) 二、导入新课 师:“今小朋友们,老师知道你们多才多艺,学过许多乐器,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的好朋友,是一件打击乐器,让我们通过音乐听听是什么?”(播放乐句“我的小鼓咚咚咚”) 生:“小鼓”(出示小鼓图片) 三、节奏训练 师:“现在,老师用小鼓演奏一条节奏,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师按节奏敲鼓,出示节奏) X X X X |X X X—| 跑 跑 走 走 |跑 跑 慢 走| 师:“正确!那我们填入歌词试试。”(我的 小鼓| 咚咚 咚—) 师:“老师还带来了其他三种乐器,我们来看看是谁?它们的声音是怎样的?请你也加入节奏中读一读!”(出示碰铃ding、沙锤sha、响板da) 【设计意图:《小鼓响咚咚》全曲以“XX X X|XX X———节奏型贯穿始终,把重难点放在最前面教学,为后面歌曲的教唱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运用其他乐器做拓展,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印象深刻。】 四、歌曲学习 (一)学习歌曲第一段 1.欣赏歌曲第一段 师:“小朋友们完成的真不错,听,小鼓高兴地给你们唱歌啦!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歌曲第一段音频) 2.有节奏地读歌词(师打响板奏为学生伴奏) 师:“小朋友们跟着老师有节奏地读,老师读一句,你们读一句,并读准不认识的生字。” 师:“小朋友们读的真认真!接下来让我们为它谱写音符吧!” 3.唱歌曲旋律 A、师生接口唱 B、齐唱 4.完整演唱第一段 5.歌词创编(加入其它乐器) 我的( ) ( ),我说话儿他都懂, 我说( )响三声,我的( )( )。 (二)学习歌曲第二段 1.欣赏歌曲第二段 师:“嘘……小朋友们快安静,听听看发生了什么?”(播放歌曲第二段音频) 师:“原来是娃娃睡着了!”(出示图片) 2.有节奏地读歌词(师打响板为学生伴奏) 3.完整演唱第二段 (三)完整演唱歌曲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让我们来完整演唱歌曲,请小朋友们注意哦,在唱第一段时我们可以唱得神气些,第二段呢则要轻柔,别打扰可爱的娃娃睡觉,那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2.出示课题《小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