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146638

统编版六下语文新课标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一(含答案)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1684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答案,表达,阅读,思辨,任务
  • cover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经在2022年4月正式颁布,即将在2022年的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语文学习进入核心素养“群”时代。 未来的语文教学以任务为载体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 语 文 课 程 内 容 在义务教育阶段一共有4个学段,每个学段都有如上6个学习任务群。这6个学习任务群,是相互交叉渗透的,不是单纯的并列关系。 比如说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个学习任务群在单独的一组课程内容的时候,重点指向学生思维能力、思维经验、思维品质这样的一种发展,它是集中一段时间关注这一类这样的一种素养方面的一个发展。 但是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当中,我们一样要关注学生的思辨,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提出质疑,要有自己的观点,要能够组织学生在信息的对比当中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 在实用性阅读与表达当中,我们也要关注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发展。 换句话说,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应该贯穿在所有学习用群当中,并不是只有思辨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承担的这样一个任务。 孩子们,本语文学习任务群(第三学段五、六年级): 1.阅读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短论、简评,结合校园或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学习有理有据地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 2、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并思考成语、对联、谚语、绕口令等多种语言现象的特点,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 3、阅读有关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的故事,用画思维导图等方式辅助,简洁清楚地表述科学家发现、发明的过程,学习科学家的创造精神,体会猜想、验证、推理等思维方法。 4,阅读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感受其中的智慧,学习其中的思维方法。 北京的考试方向,一定程度代表了考试改革的方向。下面附北京西城区2021年五年级期末试卷:思辨性阅读和表达(科学家科学发现)相关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五年级语文 第三部分 阅读(共33分) 在“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小刚想给同学们讲下面的故事。请你帮助他进行准备。按要求完成第13-18题。 ①一九六四年夏天,骄阳似火,迎来了早稻扬花的季节。安江的试验田里,水稻正在阳光照射下吐穗扬花。 ②袁隆平走在稻田里,一垄一垄地寻找着。他一手拿着镊子,一手握着放大镜,不时地停下来,用放大镜观察扬花的稻穗。他看到的所有稻穗都开出正常的花朵,雄花和雌花都很健全。他要寻找的“雄性不育株”偏偏是不正常的稻穗,它的雄花是病态的,是不能授粉结籽的。 ③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汗水浸湿了他的衣服,太阳晒得胳膊脱了皮,仍是一无所获。 ④到了第八天,他改变了战术,决定一穗一穗地观察。他心里清楚,稻穗扬花就十多天的时间,错过这个季节,又要等到明年。尽管气温持续升高;头顶烈日蒸腾,脚下的烂泥巴都晒热了,袁隆平仍然在坚持不懈地寻找着。 ⑤那“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雄性不育株”,到底是副怎样的真面目呢 当时国内还从来没有人见过,书上也从来不曾有过图片或文字介绍。他从理论上推断,安江的稻田里应该存在这种不育雄花。然而要从数不胜数的稻穗中把从未见过的不育雄花找出来,谈何容易! ⑥忽然一阵眩晕,两眼直冒金星,双腿酸软得迈不动步子,袁隆平意识到自己中暑了。他挣扎着爬上田塍(chénɡ),步履蹒跚地来到树下,取下挂在树上的水壶,喝了几口水,吃了几片清凉片,休息了一会儿,才缓过气来。这时,妻子邓哲到田边给他送茶来了,看着袁隆平辛苦的样子心痛不已。她也挽起裤脚,下到水田里找起来, ⑦日复一日地观察寻找,袁隆平和邓哲体会着“大海捞针”的艰难。他们坚持寻找了十六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