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154121

2022中考语文三模押题信息卷上海卷B(试卷+解析+答题卷)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7次 大小:22676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2,中考,语文,三模,押题,信息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上海卷B) 语 文·全解全析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12分) 【答案】(每空2分,共12分) (1)更著风和雨 (2)带月荷锄归 (3)水村山郭酒旗风 (4)濯清涟而不妖 (5)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解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的“著、荷、锄、郭、濯、涟、颓、鳞、竞”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阅读下面三段选文,完成第6一11题(23分) 【答案】 6.(2分)辛弃疾 左传 7.(4分)如 功 8.(3分)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9.(8分)①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②不肯用视力 ③不肯施恩泽 ④不为也,非不能也 10.(3分)C 11.(3分)取信于民 【解析】 6.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甲】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此词通过追忆早年抗金部队的阵容气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场生涯,表达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乙】文《曹刿论战》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7.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跨着快如的卢的战马飞驰前行。“作”在此有“像、如、若”的意思。联系【甲】词“弓如霹雳弦惊(弓弦的响声就像霹雳轰鸣)”可知,“如”在此有“像、若”的意思;故确定为“如”字。 (2)句意: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恩”在此有“恩德、功德”的意思。联系【丙】文“而功不至于百姓者(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功”在此有“恩德、功德”的意思;故确定为“功”。 8.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谋,谋议;间,参与。 9.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根据提示“不肯用力气”,找到【丙】文“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其意思是: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足以举百钧”体现力量的强劲,但是却“不举一羽”,体现其不肯用力气。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意思是:(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足以察秋毫之末”体现视力极佳,但是却“不见舆薪”,体现其不肯用视力; “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意思是: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足以及禽兽”体现王有足够的恩德,“功不至于百姓”体现其不肯施恩泽。 【丙】文中孟子运用类比的手法,委婉劝谏齐宣王广施恩德,讲齐宣王并不是没有恩德,只是不肯施恩泽,引出“不为也,非不能也”的观点(结论)。 10. C.根据【乙】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知,【乙】文主要强调做好分内的事,处置事情合情合理,得到百姓拥护,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根据【丙】文“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老百姓没有被爱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可知,【丙】文主要强调广施恩德、乐于分享,得到百姓拥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