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154128

2022中考语文三模押题信息卷天津卷B(试卷+解析+答题卷)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5次 大小:22475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2,中考,语文,三模,押题,信息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中考语文三模押题信息卷(天津卷B) 语 文·全解全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D C D A D D C D C D A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1~4小题,6~7小题,每题2分;5小题,8~11小题,每题3分) 1. 【答案】D 【解析】 A.揩拭(kǎi)———(kāi;B.拈轻怕重(zhān)———(niān);C.蓦然(mù)———(mò);故选D。 2. 【答案】C 【解析】 融入:意思是融合;混入、混合。溶合:意思是两种以上的事物融汇在一起。本句的主语是“劳动中”即劳动的过程,是一个事物,不能和“两种以上的事物融汇在一起”的“溶合”搭配。 故第一空选“融入”; 鲜活:意思是鲜灵活泼,新鲜而充满活力。鲜明:色彩耀眼、分明而确定。鲜活的意思突出的是活!鲜明多指色彩,例如形容衣服的色彩鲜明。也可指人的立场。结合语境可感知,劳动使“设计、审美、哲理等元素”都充满了活力,故第二空选“鲜活”; 灵感:也叫灵感思维,指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美感:美感是审美主体对客观现实美的主观感受。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即人类的审美意识。结合谓语“激发”应该选用“灵感”更符合语境,故第三空选择“灵感”; 故选C。 3. 【答案】D 【解析】 D.第④句中“文学教育史也是人类精神皈依”错,缺宾语,应在句末加上“的历史”或“的心灵史”。第①②③句表达正确,无语病。 故选D。 4. 【答案】A 【解析】 ①处,“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两者之间是并列的单句,中间应用逗号; ②处,“百万年的人类”和“一万年的文化史”之间是并列关系的两个短语,中间应用顿号; ③处,根据“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和“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可知,由两个“展示”展开的这句子分别阐述了两个层次的含义,中间应用分号; ④处,“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是陈述语气,在本文段的最后面,应用句号; 故选A。 5. 【答案】D 【解析】 D.“流露出诗人被罢归故里后的消极情绪”错误,尾联写诗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诗人被弹劾罢归故里后,心中难免有抑郁不平之气。相较于虚伪的官场,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诗人虽貌似闲适,却仍心系国事,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故选D。 阅读《保护臭氧层任重道远》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案】6.D 7.C 8.D 【解析】 6.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本文由臭氧洞的形成以及臭氧层对地球的保护,引出了人类对臭氧层的破坏,说明了保护臭氧层的意义重大且绝非易事,文章标题“保护臭氧层任重道远”也点出了全文说明的中心内容; 故选D。 7.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 画线句中“与南极每年春季都会出现臭氧洞相比”将北极臭氧洞的出现频次和规模与南极臭氧洞进行对比,可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2000万平方公里”列举了具体的数字,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北极臭氧洞的出现频次非常少,规模也不及南极臭氧洞动辄超2000万平方公里”,这里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北极臭氧洞的出现频次和规模少于南极地区; 故选C。 8.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D.“按照由总到分的说明结构”错误。文章开头以北极臭氧层的现状引出了下文对臭氧层保护的说明,中间段落分别对臭氧层的作用、受到的破坏做了说明,最后提出人们早已开始重视臭氧层的保护,且臭氧层的保护任重而道远。文章的说明结构为总———分———总; 故选D。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答案】9.C 10.D 11.A 【解析】 9.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A. 信:实情/信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