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教版劳动四年级下册《制作小布袋》作业案例 从作业到作品展示,凸显实践育人的劳动教育作业设计 ———浙教版劳动四年级下册《制作小布袋》作业案例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劳动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必备素养。通过劳动课程,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必备劳动能力、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和品质、培育积极劳动精神。对此,劳动教育应该怎样开展?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拓展劳动教育的实施形式,通过劳动教育作业管理,建构劳动教育作业清单,沉浸劳动教育体验,利用互联网+平台,展示劳动作业,从而让学生从被动完成老师布置的“劳动作业”走向快乐完成“劳动作品”,凸显劳动教育实践育人的功能。 笔者选取了浙教版劳动四年级下册《制作小布袋》这一劳动项目,在日常生活中,布袋使用便捷环保,结实耐用,是购物、收纳的好帮手。通过学生参与手缝劳动,自己设计制作精致的小布袋,从课堂到操作实践进行了劳动作业设计: 任务一:缝香袋 我的香袋设计方案,考虑香袋形状、封口方式,选择合适的布料和装饰物。 任务二:布袋的设计,根据用途设计造型,选择布料、缝线和针法,使布袋美观又实用。 任务三:根据任务一或任务二的设计方案,选择其中一个,认真裁剪、缝制,制作一个精美的布袋。并借助相机拍下你的制作过程照片或小视频,完成劳动任务评价。 二、作业目标 1.依托身边资源,通过“制作小布袋”项目化学习,让孩子收集香袋、小布袋,了解成品制作方法;通过对针线的缝制方法欣赏,加深认识布袋缝制过程,学会观察布艺品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2.通过小组活动,讨论并设计自己喜欢的小布袋样式,亲身体验制作布艺品的乐趣,加深对针线缝法的认识,从而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传统布艺品设计的案例。 3.通过制作小布袋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热情,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三、作业编制与设计说明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要协同多方教育力量,整体设计规划劳动教育内容,组织课程实施,制定多元评价标准。 对此,我们要打破劳动教育的时空壁垒。在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上应多元化,通过主题实践、项目学习等方式实现劳动教育的综合性建构。主题实践活动以主题统筹劳动教育内容,打破课上课下、课内课外的壁垒,实现生活、生产和服务性劳动的并行发展;项目式学习与劳动实践相融合,经历任务驱动(发现问题)、合作实践(解决问题)、成果分享(评价反思)、创新应用(拓展延伸)等阶段,打破学科边界,将学科教学融入劳动教育。 由此,在浙教版劳动课程中如何有效实施项目化学习,我选取了四年级段的制作小布袋这一劳动内容,围绕着“如何传承手缝技术制作布艺品”这个话题,展开了积极而有成效的谈论,大家信心十足,开展一次“制作小布袋”劳动实践学习活动。 四、学生作业成果 五、作业成效 1.观察生活,明确作业目标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关键和首要任务是转变学生对于劳动的观念,使其认识到劳动对生活的改变,自愿参与劳动。真实生活场域的情境重现使学生拥有沉浸式体验,理解通过有创意的劳动可以改造生活。例如:设计一个用于收纳零散小物、文具的小布袋,甚至可以是单纯的布艺装饰品。“模糊的任务路径、明确的结果”极大程度地刺激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提升了他们的高阶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手脑并用,设计创意作品 《劳动教育意见》中关于劳动教育的基本理念强调学生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在项目活动中学生依据自主 制定的设计目标,手脑并用,将创意物化为实体。 手脑并用完成作品设计:根据选定目标挑选制作过程所需的材料(布料需自行裁剪,独立完成有困难时可找人协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