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160325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6次 大小:12947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单元,社会生活,答案,训练,文化,编版
  • cover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训练题 选择题 1.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自主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说明我国(  ) A.打破了超级大国核垄断 B.进入了航天事业新时代 C.取得了载人技术新突破 D.迎来原子能技术新时期 2.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核技术的标志是 ( ) A.第一颗导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第一枚中远程导弹发射成功 3.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 ①原子弹试爆成功 ②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③袁隆平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 ④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从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等内容中,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是( ) A.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B.近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C.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D.现代的社会生活 5.如下图是中国人民邮政为纪念某次会议的召开而发行的纪念邮票。这次会议讨论的内容应属于(  ) A.经济建设 B.文学艺术 C.国防科技 D.民族宗教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技术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占有了一席之地。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着突出的贡献,他们为之奉献的领域是( ) A.能源技术 B.信息技术 C.载人航天技术 D.海洋高技术 7.汽车、火车已成为当今中国城乡居民普遍使用的便捷交通工具。即使乘坐飞机,也不再是一种奢望。这主要得益于中国(  )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C.航天科技的进步 D.现代教育的飞跃 8.1973年,他培育出的“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他“粮食安全保障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授予他“拯救世界饥饿奖”。“他”是( ) A.邓小平 B.焦裕禄 C.邓稼先 D.袁隆平 9.嘉兴有一座南湖革命纪念馆,馆内三楼展厅里全方位地展示着自行车、收音机、电视机、手机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发展变化。这直观地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  )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C.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 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 10.毛泽东的下列题词,旨在推动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是 ( ) A B C D 11.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出版业告别千年的活字印刷,迎来了激光照排的光电新时代,发明人王选被誉为“当代毕昇”。这反映了我国( ) A.航天技术的成就 B.生物技术的成就 C.能源技术的成就 D.信息技术的成就 12.下列表述,不符合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总体状况的是( ) ①衣着单一,质量较差 ②吃饱吃好,追求营养 ③住房短缺,狭小拥挤 ④交通发展,出行便捷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布置“新中国建设成就”的场馆时,将屠呦呦、袁隆平的照片放在了一起。这一展台的标题应该是(  ) A.国防建设的成果 B.科学技术的成就 C.文化事业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改善 14.有人说:中国人看时间,20世纪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20世纪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20世纪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20世纪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反映了 ( ) A.中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中国人民的文化素质发生了变化 D.中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15.“他的一系列作品,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生动的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和中国独特的文化风格,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也因此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文中的“他”是( ) A.屠呦呦 B.余秋雨 C.莫言 D.张炜 16.《红岩》《青春之歌》《茶馆》等优秀文学作品的问世,得益于( ) A.“文革”后,文学领域的拨乱反正 B.改革开放政策的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