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181353

人美版(北京) 四年级下册美术 第6课 中国画-学画大熊猫 教案

日期:2025-09-22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583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美,北京,四年级,下册,美术,6课
  • cover
《中国画———学画大熊猫》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中国画———学画大熊猫 (第1课时) 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是 学科 美术 学段: 中段 年级 四年级 领域 造型表现 教材 四年级下册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国画课上,让学生尝试用毛笔、墨和宣纸等工具、材料,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示范下,找出画大熊猫的方法,从而加深对墨的浓淡、干湿变化的应用,画出憨态可掬的熊猫,学会中国画的绘画技巧。理论依据: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在基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之上建构理解的过程。充分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结合加涅的“累积学习模式”,一般称之为学习的层次理论。他的基本论点是,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本课以此理论为依据,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与画大熊猫相结合,以便更好的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与技能。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中国画———学画大熊猫》是人美版教材四年级的内容,内容是运用浓淡干湿的墨色来表现大熊猫的不同动态。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国画系列学习内容,旨在通过用中国画技法表现大熊猫,继续体验,学习墨的浓淡、干湿变化,丰富学生的国画知识,使他们感受笔墨造型的乐趣。四年级国画教学内容丰富,有《中国画———学画荷花》、《中国画———学画青蛙》,也对画家齐白石的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国画的基本墨色及笔法有着连贯的学习。并且本学习与第五课《中国画———学画猫头鹰》构成一个中国画教学单元。学生在学习画猫头鹰这节课时初步学会了墨的浓淡干湿变化等技法,但是学生在墨的浓淡干湿变化的灵活运用上还有所欠缺,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墨的干湿、浓淡的运用。学生情况:这节课是用中国画绘画方式创作大熊猫。在此之前学生通过《中国画———学画荷花》、《中国画———学画青蛙》学习了墨分五色及中锋与侧锋的用笔方法,通过《中国画———学画猫头鹰》学习了浓淡干湿的墨色变化,对中国画的绘画方式并不陌生,并且在绘画的其他领域方面对构图方式也有了一定的理解。熊猫是学生比较喜爱的动物之一,多是从书本、电视上看到,对熊猫的外形特征较为了解,但是熊猫是稀有动物,没有与熊猫亲密接触的机会,所以对熊猫的姿态认识不够清晰,不能准确的用中国画来表现熊猫的各种姿态,所以本课的教学难点为表现大熊猫不同的姿态。教学方式:创作实践教学手段:名作解析、直观演示技术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师资源:真实熊猫的图片学生资源: 提前练习不同墨色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复习墨的浓淡、干湿等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初步运用中锋、侧锋和墨的干湿,以及浓墨、淡墨表现出大熊猫的不同姿态。过程与方法:运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复习墨的浓淡、干湿等中国画的绘画语言。采用师生互问、生生互问等多种方式分析大熊猫的基本绘画方法。利用教师的多个直观示范,来丰富学生大熊猫的不同姿态。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运用墨的浓淡、干湿,丰富学生的绘画技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笔墨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传统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绘画艺术的情感。教学重点:笔墨干湿、浓淡的运用教学难点:能够表现大熊猫不同的姿态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示意图解: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中国画———学画大熊猫(第1课时)一.温习旧知:教师活动:老师知道你们回家认真练习了各种墨色,看,老师都把他贴在黑板上了,我们一起来欣赏,谁愿意说说自己画的是哪种墨色?学生活动: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调的墨色。教师活动:(选择一件较难的墨色)你能为大家边演示边讲解一下么?学生活动:学生上台做示范,其他同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