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189678

第23课《太空一日》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100835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3课,太空一日,课件,26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太空一日 学习目标 1.阅读文章,分析课文结构特点。 2.分析文章主题内容。 搜集并了解“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的新闻报道,积累“炽热”“俯瞰”“惊心动魄”等常考词语。 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重点) 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我可以准确判断地球上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但是, 我没有看到长城 。……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绕地飞行过程中 观察仔细严谨,而且以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作出了否定回答,也许会泼灭不少人的热情,但却强有力地纠正了错误观念。 弧( ) 炽热( ) 轮廓( ) 俯瞰( ) 模拟( ) 遨游( ) 严谨( ) 稠密( ) 概率( ) 烧灼( ) 五脏六腑( )千钧重负( ) 耐人寻味 惊心动魄( ) 读读写写 hú chì kuò kàn mó nǐ áo jǐn chóu ɡài lǜ zhuó fǔ jūn pò 只有“chì”一个读音,如白炽(chì)灯。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注意左边为“禾”。 字词清单 “ 5时35分…飞船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 “5时58分…6时4分,飞船飞行距离地面100公里” “6时14分,距离地面10公里…能听到‘砰’的一声, 非常响, 164分贝。” “飞船停住了,此时是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 惊心动魄的归途 通过这一系列的精确的数字,突出杨利伟作为航天员,严谨、科学、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第三部分:写“本末倒置”的错觉和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部分:惊心动魄的返航。 字词积累 炽 热 轮 廓 俯 瞰 确 凿 稠 密 烧 灼 chì kuò chóu kàn záo zhuó 依据文章小标题的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第一人称复述示例: “我”在飞船升空的过程中曾因飞船共振感到极度痛苦,以为自己要牺牲了。飞船运行中“我”没有看到长城,却听到了至今也没有弄明白的神秘敲击声。返回地面时飞船舷窗出现了裂纹,这让“我”感到十分紧张,不过这只是虚惊一场,最终飞船平安着陆。 整体感知 2003年中国顶天立地的人 杨利伟:中国飞天圆梦人 钟南山:抗击非典第一功臣 钟南山:抗击非典第一功臣 导入 参考答案: ①就文章内容来看,四个部分依次写了升空、所见、所闻、落地,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篇章,四个小标题概括各自要点,便于阅读; ②就写法来看,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纵向叙述,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则是细节上的横向描写,前后对照,纵横对照,升空落地对照,描写抒情对照,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返回 (3)出现神秘的敲击声。心理或举动: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 激动欢呼 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机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 欣喜、如释重负 飞船升空过程中,“我”的感受发生了哪些变化?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紧张 稍觉释然 非常痛苦 几乎无法承受,觉得快不行了 解脱出来,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 作用:真实地再现了作者在飞船升空过程中的感受,表明了航天工作的危险性,也表现了作者无所畏惧、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我没有看到长城” 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嘱咐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表现了作者客观的科学态度。 “那一刻四周寂静无声……看不到外面的任何景象”这句有何作用? 采用环境描写,写出了杨利伟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