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69张PPT。第五课 面临挑战的中国最后的盛世(1368年———1840年)明清那些事明清那些事明清时期:明朝建立———鸦片战争之前明清时期盛世的表现 ?17世纪初,中国人口已近两亿,19世纪初,中国人口超过三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思考: 这一时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盛世表现1:人口迅速增长资料链接: 原产美洲的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 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农业已经普遍实行精耕细作,水稻亩产可达300斤左右,最高可达800斤。 粮食总产量大幅度增加,养活了众多人口。盛世表现2:农业发达 宋代有句民谚“苏湖熟,天下足,”“苏湖”是指苏州和湖州。到了明清时期,民间又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湖广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民谚中所说的变化?盛世表现2:农业发达 明清时期,中国一些地区的商品经济也发展起来。在江南地区,农民种桑养蚕很普遍。不少人从事丝织业。松江一带棉纺织业发达。盛世表现3:手工业繁荣明代谚语: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反映了明代的什么情况?松江在元代已成为当时棉纺织业中心,明代中后期,周边嘉善魏塘的纺织业也随之发展。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棉纺织业发达。 瓷器精品———商帮的形成,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国际贸易频繁。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座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整座旧址占地2324平方米,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盛世表现4:商业发达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乌镇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江南古镇西塘江南古镇南浔周庄 沈万三有了巨资后,一方面继续开辟田宅,另一方面他把周庄作为商品贸易和流通的基地,利用水上交通的便利,把江浙一带的丝绸、陶瓷、粮食和手工业品等运往海外,开始对外贸易活动,使他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沈万三再把从贸易中赚下的一部分钱,购置田产,另一部分钱作经商的资本。周庄"以村落而辟为镇,实为沈万三父子之功。"当时,中国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一位,对外贸易长期出超。出超:在一定时期,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总额中,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英国对中国茶叶的需求量变化表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变化表看表思考: 1、为什么明清时期白银大量流入我国?这说明我国当时的经济情况怎么样? 2、中国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实力又强的国家,按理说应是最大的市场,为什么进口的商品那么少?国际贸易频繁多彩生活———各种服务行业的兴盛盛世表现5: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明清时期的西方发生了哪些变化? 伏尔泰 明清时期,西方发生的变化:经济领域:工商业兴起(手工工场出现和发展),商人地位提高。) 思想领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诞生,启蒙运动兴起。 对外政策领域:西方殖民者开始向海外拓展殖民地。 政治领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总之,西方国家正在向工业文明迈进。 明清时期,西方发生的变化:你是如何看待明清盛世的?“夕阳无限好,只是已黄昏;”盛世的背后,隐藏着危机。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仍然是农业为主体的经济,男耕女织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最后的盛世自古以来,我们的大中国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自主学习:从课本P35~P38、P43找出明、清统治者如何处理民族关系?北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长城始建于什么朝代?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大多是什么时候修建的?修长城———以防为主北方的管理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全长6300多公里。明朝为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