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232662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课件:9《木兰诗》(共33+28张PPT)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344565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木兰诗,PPT,33+28,编版,课件,同步
    (课件网) 木兰诗 2 1 检查复习 3 4 (4)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用诗歌中的原句概括图片描绘的内容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诗歌一开始写的是木兰的忧愁情态。这样写的好处是:设置悬念———木兰为何忧 为何愁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一部分 唧唧复唧唧 1.诗歌一开始写的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安排 由“当户织”一句,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平日辛勤劳动的平民女子,而不是高门贵族的小姐,这使下文木兰替父出征一事成为可能。 2.第1段交代了木兰是什么身份 此时有战事发生,可汗大规模征兵,征召木兰的父亲入伍,可是父亲年纪大了,家里又没有成年的男子可代父亲入伍。 3.木兰到底为何如此忧虑呢 古代社会歧视女子,女子没有地位,要求她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准抛头露面,不允许女子入伍。 4.木兰既然愿意代父从军,她又在愁什么呢 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要冒很大的风险,上战场更将直面生死,但木兰孝心至诚,为了自己的父亲,死有何惧 大家对照自己想想,你平时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父亲的 与木兰一比,是否有所感悟 5.聪明的木兰想出了什么主意 女扮男装 战事紧迫,时间紧张,渲染出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 6.第3段写木兰紧张地做准备工作,展开叙述从家出发和奔赴战场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先就“愿为市鞍马”展开叙述,用排比的句式,“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要写得如此啰唆 详写。主要写了木兰的心情。通过几个地名的转换,概括了整个行程:家—黄河—黑山。在“黄河”和“黑山”宿营的描写极婉转地描写出一个初离父母出征的少女的感受,听到黄河流水“鸣溅溅”,听到燕山胡骑“鸣啾啾”,都不由得让她想起父母的呼唤,体现出她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7.木兰奔赴战场,是详写还是略写 这其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链接拓展 这首诗在叙事中十分注意详略的安排,诗歌的其他部分哪些是详写 哪些是略写 这样的详略处理有什么作用 文章繁简相宜,详略得当。 繁笔的运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②写木兰奔赴战场时反复提及的“不闻爷娘唤女声”,其实正是木兰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爷娘亲切的呼唤呢 一幅“少女思亲图”呼之欲出。形象,突出了诗歌主题。 ①木兰采买鞍马等物一事,通过“东西南北市”的排比铺写,渲染了战前准备紧张忙碌的气氛,既写木兰的繁忙,也表现了木兰的英姿飒爽。 ③第6段写木兰将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动,生动地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一朝团圆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写木兰重入闺房,再着“女儿装”,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木兰对生活的热爱及其美丽的女儿情态。 至于简笔,主要集中在对战斗场面的描写上,十年征战,只用六句话就交代完了。 这样安排,使诗歌结构疏密有致,更好地刻画了人物形象,突出了诗歌主题。 第二部分 第4段只有六句,却写了三个阶段。 阶段 具体内容 内容理解 途中 战时 战后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高度概括木兰十来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 第三部分 1.木兰归来后,因战功赫赫,于是“可汗问所欲”,此时木兰的回答是什么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2.第6段主要写了什么 木兰回到家,受到家人的热烈欢迎;现出女郎真容后,战友们的惊讶。这段首先用循环铺排的手法描写木兰到家时家人欢聚的情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几句写出了不同人物的特点,人物形象鲜活生动。 3.作者省略了木兰回家后亲人相聚、畅叙别情的热闹场面,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试想一下,亲人们会说些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