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232667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课件:10《阿长与山海经》(3课时,共19+19+22张PPT)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70994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PPT,19+19+22,3课时,阿长与山海经,编版,课件
    (课件网) 阿长与《山海经》 回顾课文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情感变化为线索的。 注意区分叙述语气和人物说话的语气,读出“我”对阿长的态度。抓住关键段落、关键句,深入体会“我”以及文中人物的不同心态,理解作者对阿长的复杂感情。 (1)朗读1-2段,了解阿长的身份地位,体会“我”对她的态度。 (2)朗读3-5段,从原文中找出表现“我”对阿长的态度的词句,并根据对阿长的言行的描写,分析“我”的态度缘何而起。 (3)朗读6-12段,勾画体现两人反差情绪的语句。 (4)朗读13-18段,勾画表现“我”对阿长的态度发生转变的关键语句。 (5)朗读19-31段,勾画表达“我”强烈情感的句子。 2.分节朗读。 3.分角色朗读。 揣摩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幽默的笔法和对阿长的复杂情感。 4.快速浏览全文,按顺序整理“我”对长妈妈的态度。 长妈妈 “我” 青年守寡、矮胖、睡相不好 对“我”管得很严,说“我”顽皮 动不动就告诉母亲 常喜欢切切察察 不大佩服 不耐烦、讨厌 讲“长毛”的故事 空前敬佩 谋害“我”的隐鼠 敬意消失、憎恶 想方设法买来《山海经》 新的敬意、歌颂 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 对孩子倾注一片心血 怀念、感激 规矩烦琐 把握情感 1.探究称呼。 第30段中“我”对阿长称呼的改变有何用意 在称呼的改变中,折射出“我”对阿长态度的变化,这里有买书的因素,也有“我”成年后对阿长重新审视的因素,表现了“我”对阿长的敬重、感激和怀念。 2.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有的含义深刻,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感情浓烈,细细品味,妙趣无穷。阅读课文,进行赏析。 句子 赏析品味 1       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这是“我”听了长妈妈给“我”讲“长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活动,作者以儿童的心理来描写长妈妈的“伟大的神力”,包含着调侃的意味,表现了阿长的愚昧无知。整段文字幽默风趣而不乏引人思考之语。 句子 赏析品味 2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发生新的敬意”既是对长妈妈能做成“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伟大的神力”的赞美,也是对长妈妈对“我”的关心爱护之情的赞美。 句子 赏析品味 3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这段文字里对《山海经》的描写,既照应前文,又表达了“我”的思想感情。刑天在故事中是富有叛逆精神的神,他蔑视天帝,死而不屈,表现出了极强的反抗精神,而写“我”对这本书内容的喜爱,正表现了作者不屈服于当时黑暗社会势力的斗争决心,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战斗力。 3.体会感受。 大约三十年过去了,“我”慢慢地领悟到阿长为“我”所做的一切,其实是出于对“我”无私的关爱,带着这种情感反观那些所谓的“缺点”,你会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示例1:喜欢“切切察察”。 成年的“我”明白,阿长是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不免粗俗。 示例2:睡相不好。 成年的“我”明白了,阿长不是故意把“我”挤到床的一角,那只是她无法改变的生活习惯罢了。 示例3:元旦要“我”“说恭喜”“吃福橘”。 成年的“我”明白了,遭遇了青年守寡的不幸,在含辛茹苦的女工生涯中,她对生活并无更高的要求,但求“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只是贫苦的阿长对生活的美好的愿望。吃福橘,也是一种习俗,更是阿长对“我”的美好祝福。 理解主题 1.为什么文章题目是《阿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