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258833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三单元 欣赏 大河之舞 教案

日期:2024-06-27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166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三,单元
  • cover
《大河之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大河之舞》是一部精彩绝伦的舞蹈作品,其结合了踢踏舞、音乐与歌剧的艺术形式,以传统爱尔兰民族特色的踢踏舞为主,融合热情奔放的西班牙佛拉门戈舞,并吸取古典芭蕾与现代舞的精华,共同营造出一场气势如宏、异彩纷呈的佳作。 学情分析: 《大河之舞》是爱尔兰著名的大型歌剧,也是风靡全球的踢踏舞经典之作。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我把踢踏舞的节奏作为主脉贯穿整个课堂在整首舞曲中,同样的旋律在不断地重复着。但每一次旋律出现的时候,舞蹈演员都会采用不同的踏击方式,舞步越来越快,节奏变化越来越丰富,这也让欣赏者的情绪随之越来越兴奋,越来越激动。在整个教学中,我设计了感受节奏———表现节奏———创造节奏———成品展示这一层层递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舞曲的旋律总在学生的耳边不断回响,同时也达到了记住舞曲主旋律的目的。本节课,我选用了小提琴作为课堂教学乐器,既尊重了原曲本身就是由弦乐演奏这一特点,也便于师生之间进行更加密切地交流。我力求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真正地喜欢踢踏舞这一艺术形式,为课后进一步欣赏、探究这部大型的艺术盛宴作好一个入门的引子。 教学目标: 1、感受踢踏舞的热烈情绪,在欣赏旋律的同时体会节奏变化带来的快感。 2、能够积极主动地表现、创造音乐节奏。 教学重点: 1、听辨舞步的节奏变化。 2、跟随音乐即兴敲击节奏。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踢踏舞的录像、图片,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模仿节奏的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模仿节奏的游戏,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并将新授的部分节奏作了一个有效的渗透。】 二、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三、听辨导入 播放踢踏舞录音,学生猜声音。 【设计意图:用猜声音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 四、简介踢踏舞的发展,出示课题 1.踢踏舞起源于18世纪,是当时的美国黑人在闲暇时做的一种脚下的游戏。 2.这种游戏被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所喜欢,到了19世纪,踢踏舞被正式搬上了舞台。 播放美式踢踏舞视频,学生谈感受。 播放杨丽萍的《雀之灵》,学生观察并谈出两种舞蹈的区别。 3.目前,踢踏舞已经风靡全球,它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舞蹈,但最为著名的就是爱尔兰的《大河之舞》。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知道踢踏舞最初是玩出来的,这使孩子们更乐于接受这种艺术形式,并使他们情绪放松,为后面的即兴创编做好铺垫。其次,通过观察美式踢踏,并与《雀之灵》相比较,引导学生谈出美式踢踏是自由、随意的风格;踢踏舞非常注重脚下的节奏变化;踢踏舞演员不仅仅是舞蹈的表演者,同时也是舞蹈音乐的演奏者。《大河之舞》的大河指的是爱尔兰的里菲河。里菲河是爱尔兰民族的母亲河,就像我们中华民族的黄河一样。 介绍里菲河,通过音乐让学生了解相关文化。】 五、欣赏《大河之舞》经典片断 1.感受舞蹈内容 (1) 整体感受 播放《大河之舞》。学生思考并谈论这段爱尔兰踢踏带来的感受,及与美式踢踏的区别。 (2) 感受旋律 a.老师用小提琴演奏主旋律; b.学生跟随琴声哼唱旋律; 【设计意图:课堂上,学生只要能够跟随教师的琴声把这段旋律用“la”音模唱下来就可以了,不需要演唱乐谱。选用小提琴作为课堂乐器,是出于两点考虑:1.这段旋律本身就是弦乐演奏的;2.小提琴很便捷,可以走到学生中间演奏,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听音乐,找出主旋律在舞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六次) 2.表现踢踏舞的节奏 (1) 旋律在不断重复着,但每一次音乐的出现,舞蹈演员都采用了不同的步伐,因此也让我们产生了不同的感受。 听辨旋律出现的前四次,舞蹈演员分别踏出了哪些节奏。 【设计意图:课件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