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279448

岭南版 三年级上册 13.雨来了 教案

日期:2025-04-18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373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岭南,三年级,上册,教案
  • cover
《雨来了》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美术岭南版第五册《雨来了》。 教学对象: 小学三年级学生 学习领域: 记忆 造型 表现 计划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雨"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与"雨"打交道,特别是在南方,北方的雨相对就少一点。对于季节性的雨来说,有连绵不断的春雨、梅雨,夏季的雨是滂沱的暴雨,冬季下的是冷雨等等。“雨来了”可以发生很多真实、感人的故事,比如、成人世界里浪漫或伤心的“雨”故事、儿童世界里开心或不开心的“雨”故事等。所以,这些丰富的情节和个人的不同感受是构成画面创意的基础。教材以观察雨景图片(或雨景录象)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晶莹剔透的雨点、连绵不断的雨丝、落在水面上的圈圈雨花以及雨中洋溢着的美景。本课属于生活中的美感教育,教学中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表述“雨‘,通过不同的雨景图片,加以讨论,学生可以从中发现人性最美好的一面———团结协作、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所以,不但要画好”雨景“,还要把人的心灵美表现出来,这也是把德育教育渗透到美育中来。 教学用具准备: (1)、老师:有关雨中情景的图片和有关音乐片段、课件以及绘画工具。 (2)、学生:相关的绘画工具、画纸等。 作业要求: 画一幅有关雨景的画,构图要饱满,主次分明,色彩明亮。 知识要点:记忆画、想象画的构思、构图。 技能要求: 先画出主要人物,再添画雨具、雨景等背景。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欣赏表现雨中情景的儿童画;学习“先画主体,后添背景”的构图方法。 2、过程方法: 观察下雨时周围情景的变化,能够抓住下雨时环境和人物的动态;体验雨中的感受;在欣赏与交流中探索不同的表现技法。 3、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养成留心观察环境变化的习惯,养成热爱自然的情感的探索自然的兴趣;通过雨中人与人之间有情感的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美德。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手法进行记忆或想象创作下雨的情景。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下雨天“湿”的特点。 兴趣点: (1)、模拟雨中情景表演; (2)、尝试雨景的不同表现手法。 教学活动过程: 一、课堂导入: 播放关于“雨”的音乐或录象与学生一起欣赏。 问题: (1)、你喜欢轰隆隆的大雷雨,还是喜欢淅沥淅沥下个不停的毛毛雨? (2)、雨天的路上开满了雨伞花,你喜欢在雨天撑着伞玩水花吗? 二、讲新课: 1、欣赏课本的图片;设问: (1)、几幅画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2)、是用什么办法画出来? (3)、你从画中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你会怎样做? 2、学生分组讲一件自己有关“雨”的故事。 3、欣赏学生作品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2)、让学生回答这些画与我们平时画的有什么不同? (3)、如果你自己来画,你会怎么画? 4、绘画步骤: (1)、先画好主要人物; (2)、添画雨具; (3)、添画背景(场景)。 5、学生作业,老师巡视辅导。 三、学生评议自己的作品,老师小结。 (1)、挑几个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自己评价、让其他学生评价。 (2)、教师讲评,画得好的给予表扬,画得好的要加以鼓励。 四、总结。 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情况,简要复习前面的内容,不置下一次上课所要带的工具。 PAGE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