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281475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同步试卷

日期:2024-04-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4次 大小:3255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第三,同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0课,单元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19·全国Ⅲ卷)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答案】B 【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解析】【分析】由于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自诞生以来就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企业有利于规避来自封建主义势力的压迫,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而有利于中国社会新的阶层的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 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民族工业发展出现高潮,A选项排除。 19世纪 六七十年代 列强侵华仍然以商品输出为主,C选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问题,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准确把握,由于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自诞生以来就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企业有利于规避来自封建主义势力的压迫,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而有利于中国社会新的阶层的发展。 2.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其主要目的是(  ) A.扶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获取资产阶级的政治支持 C.扩大税源以解决财政危机 D.调整经济政策以救亡图存 【答案】C 【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解析】【分析】材料中“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反映了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暂时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根据所学可知,这主要是由于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为解决因赔款造成的财政困难,扩大税源而导致的。故答案为C项。 A项,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清政府暂时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不是该措施的主要目的,其主要目的是缓解财政困难,维护清王朝统治,排除; B项,根据所学可知,清政府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而资产阶级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政权,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不会予以清政府以支持,排除; D项,材料信息只反映了19世纪末清政府暂时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但是缺乏之前的经济政策的对比,不能得出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的结论,排除。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表达的主要内容,根据史料中的关键信息19世纪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扩大税源,不得不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3.19世纪末清政府举借了三大笔外债(下表),此举导致(  ) 借款时间 债主 借款额(白银) 附带条件 1895 俄、法 9896.8万余两 ①同意以海关税款抵押 ②允许俄法参与海关管理 1896 英、德 9762.2万余两 不准改变由英国人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的现状 1898 英、德 1.1277亿余两 ①以海关关税为担保 ②以内地税收每年五百万两作抵押 ③由外国人控制海关征收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清政府彻底沦为列强侵华工具 C.中国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D.清政府被迫作出经济政策调整 【答案】D 【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解析】【分析】材料数据表明19世纪末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统计与实际收入虽然有所增长,但总额仍旧较少,且占生产总值比重小,说明清政府财政运行十分困难,被迫作出经济政策调整,故D项正确; 鸦片战争后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故A项错误; B项是指《辛丑条约》后,排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