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四节 小儿液体疗法 我们在学习了小儿腹泻时强调了小儿患腹泻时,为预防或纠正脱水必须补液。那么,如何为患腹泻的小儿进行补液就是这一节要学习的内容。液体疗法是通过补充液体保持人体生理平衡、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的重要治疗手段。我们现在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知识要点1.小儿液体疗法中常用溶液的配制2.小儿液体疗法中的补液原则与方法 3.小儿静脉补液与口服补液的注意事项 体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其生理平衡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条件。体液中水、电解质、酸碱度、渗透压等的动态平衡依赖于神经、内分泌、肺,特别是肾脏等系统的正常调节功能,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这些系统的功能极易受疾病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失调,因此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在儿科临床中极为常见。 (一)小儿液体的平衡与调节 1.体液总量及分布特点 小儿年龄越小,体液总量所占比例越大,间质液所占比例就越高。见表9-5。婴幼儿水交换率比成人快3~4倍,故对水的耐受力差,因此容易发生脱水。 (表9-5)各年龄期体液的总量(占体重%)及分布 年龄 足月儿 1岁 2~14岁 成人 总量 78 70 65 55~60 细胞内液 35 40 60 40~45 细胞外液 43 30 25 15~20 血浆液 6 5 5 5 间质液 37 25 20 15~20 2.体液的电解质成分 小儿体液电解质成分与成人相似。只有新生儿生后数日因受奶量、环境温度、缺氧等多种因素影响,血钾、氯和磷及乳酸偏高,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低。 3.水代谢的特点 ①小儿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新陈代谢就越旺盛,每日水的需要量就越多。②小儿年龄越小,消化液的分泌与再吸收越快,一旦出现消化功能障碍,如腹泻,就会导致水的再吸收障碍,引起水和电解质紊乱。③肾脏调节功能差,年龄越小,肾调节能力越差,其浓缩、稀释功能,酸化尿液等能力均较低,比成人更易发生水和电解质紊乱。因此婴儿补液时更应注意补液量和速度。 (二)常用溶液的配制 1.非电解质溶液 常用于5%和10%的葡萄糖溶液中,其中5%葡萄糖为等渗溶液,10%葡萄糖为高渗溶液。葡萄糖主要用于补充水和部分热量,输入体内后很快被氧化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两者均不能维持渗透压,因此在输液时被视为无张溶液。 2.电解质溶液 主要用于补充体液容量,调整体液渗透压,纠正酸碱、电解质平衡紊乱。 (1)0.9%氯化钠(生理盐水):该液体含Na+和Cl-各为154mmol/L,与血浆离子渗透压相等,可以维持血浆渗透压,故为等渗液。其中Na+含量与血Na+相近,但是Cl-的含量较血浆高出1/3(103mmol/L),当大量输入时可使血Cl-升高而加重酸中毒的危险。 (2)复方氯化钠(林格氏液):其作用与缺点和生理盐水基本相似,除含氯化钠外,尚含近似血浆浓度的K+与Ca2+。所以大量输入液体时,也不会发生低血钾、低血钙。 (3)碱性溶液:用碳酸氢钠溶液或乳酸钠溶液纠正酸中毒。①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高张溶液)加入2.5倍5%或10%葡萄糖溶液(稀释至3.5倍)后即为1.4%的等张溶液;抢救时可直接静脉推注,但不宜多用,以免引起细胞外液的高渗状态。呼吸衰竭和CO2潴留患儿慎用。②11.2%的乳酸钠溶液(高张溶液)稀释至6倍后即为1.87%的等张溶液。临床多用碳酸氢钠,少用乳酸钠;因为乳酸钠需要在有氧条件下,经肝代谢转为HCO3-后才具有纠正酸中毒作用,起效慢,当肝功不全、新生儿、缺氧、休克、及乳酸潴留酸中毒时不宜使用。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注意用1份5%的碳酸氢钠溶液 + 2.5份5%或10%葡萄糖溶液 = 3.5份1.4%的等张碳酸氢钠溶液,为稀释至3.5倍。用1份11.2%的乳酸钠溶液 + 5份5%或10%葡萄糖溶液 = 6份1.87%的等张乳酸钠溶液,为稀释至6倍。 (4)氯化钾溶液:用10%或15%的氯化钾溶液纠正低钾血症。应见尿补钾,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