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黑龙江医药卫生学校 邱尚瑛 *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同学们: 为什么小儿易患消化系统疾病吗 婴儿期为什么会出现溢乳和呕吐现象? 婴儿常常会有流涎现象,这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 小儿为什么会发生肠套叠? 小儿腹泻还是婴幼儿期的常见病之一,如何护理这样的患儿? 这些都是这一章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 * 儿科护理 第四节 小儿液体疗法 我们在学习了小儿腹泻时强调了小儿患腹泻时,为预防或纠正脱水必须补液。那么,如何为患腹泻的小儿进行补液就是这一节要学习的内容。液体疗法是通过补充液体保持人体生理平衡、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的重要治疗手段。我们现在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 第四节 小儿液体疗法 * 1.小儿液体疗法中常用溶液的配制 2.小儿液体疗法中的补液原则与方法 3.小儿静脉补液与口服补液的注意事项 知识要点 第四节 小儿液体疗法 * 小儿液体的平衡与调节 ● 体液总量及分布特点 ● 体液的电解质成分 ● 水代谢的特点 1.小儿体液的总量: 年龄越小,水分的比例越大. 体液的总量在新生儿为80% 年长儿为65% 成人为60%. 各年龄期体液的分布(占体重的%) 55 ~60 5 10 ~15 40 ~45 成人 65 5 20 40 2 ~14 70 5 25 40 0~1岁 80 5 40 35 新生儿 血浆 间质液 体液总量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年龄 小儿体液电解质成分与成人相 似。只有新生儿生后数日因受 奶量、环境温度、缺氧等多 种因素影响,血钾、氯和磷及 乳酸偏高,血钠、钙和碳酸氢 盐偏低。 ①小儿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新陈代谢就 越旺盛,每日水的需要量就越多。②小儿年龄越 小,消化液的分泌与再吸收越快,一旦出现消化 功能障碍,如腹泻,就会导致水的再吸收障碍, 引起水和电解质紊乱。③肾脏调节功能差,年龄 越小,肾调节能力越差,其浓缩、稀释功能,酸 化尿液等能力均较低,比成人更易发生水和电解 质紊乱。因此婴儿补液时更应注意补液量和速度。 。 液体疗法常用溶液 ● 非电解质溶液:5%葡萄糖溶液 10%葡萄糖溶液 ● 电解质溶液: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 复方氯化钠溶液(林格氏液) 碱性溶液:5%的碳酸氢钠溶液 11.2%的乳酸钠溶液 氯化钾溶液:KCL ● 混合溶液 几种常用混合溶液的配制 第四节 小儿液体疗法 混合溶液 0.9% 氯化钠 5~10% 葡萄糖 1.4%碳酸氢钠/ 1.87%乳酸钠 张力 应用 1∶1 1 1 — 1/2 轻、中度等渗性脱水 2∶1 2 — 1 等张 低渗或重度脱水, 常用于扩容 2∶3∶1 2 3 1 1/2 中度、等渗性脱水 4∶3∶2 4 3 2 2/3 中度、低渗性脱水 1∶2 1 2 — 1/3 高渗性脱水 1∶4 1 4 — 1/5 生理需要 第四节 小儿液体疗法 口服补液盐(ORS) 1、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传统配方: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加温开水至1000ml。此口服液为2/3张溶液,用于治疗轻、中度脱水无明显呕吐者。 2、2006年WHO推荐的低渗配方:氯化钠2.6g,枸橼酸钠2.9g,氯化钾1.5g,葡萄糖13.5g加水至1000ml,其张力为1/2张。 * 第四节 小儿液体疗法 补液原则与方法 * 目的: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根据患儿的脱水情况分析水和电解质紊乱的程度、性质而定。其原则 三定(定量、定性、定速) 三先(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 三补(见尿补钾、见酸补碱、惊跳补钙) 首先确定补液总量、补液种类和补液速度。 入院第一天补液总量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 累积 损失量 补充 确定补液量 轻度:30~50ml/kg 中度:50~100ml/kg 重度:100~120ml/kg 根据脱水程度、性质 决定补液量、成分、速度 第四节 小儿液体疗法 确定补液成分 确定补液速度 等渗脱水:1/2~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