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法》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书法的演化过程,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2. 技能目标:了解书法的基本结构规则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2、 重难点 重点:了解行书的线条,结构特点 难点:掌握书法的基本鉴赏能力 3、 导入 1. 彭丽媛接待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教授其书法执笔用笔,并赠予书法作品 2. 思考:中国的汉字为什么会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书法艺术? 4、 教学过程 1 书法的演变过程: ⑴你知道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吗?是我国什么时期的文字呢?有什么特点?初具用笔结字章法,突出实物的特征。 ⑵金文:大篆,简介,引导学生分析特点:线条遒劲雄浑,用笔肥厚。 ⑶小篆: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李斯被称为小篆的鼻祖:线条挺劲圆浑,结构对称,字形长方形。 学生分析特点:线条挺劲圆浑,结构对称,字形长方形。 ⑷隶书: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作为官方文字的小篆书写速度较慢,而隶书化圆转为方折,提高了书写效率。隶书盛行于汉朝,成为主要书体。 学生分析特点:字型扁方,横宽竖窄,蚕头雁尾。 ⑸在书体演变过程中,大概在魏晋时期由隶书向楷书、行书、草书同时演变。 3. 比较、分析、归纳每种字体各自的艺术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 代表发言 4. “永”字八法 ①书法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用笔,结字,章法 ②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自己练习———写“永” ③用学生写的“永”字讨论分析书法的用笔和结字 ④分析“永”字八法。 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相传为隋代智永或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因其为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人又有将八法引为书法的代称。 5.学生体会书法和舞蹈的相通之处。 分析赵孟頫作品,讲解章法。 小结书法规律:a. 力量与节奏 b. 动态中求平衡 6.快问快答 a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知识点 b引出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7.《祭侄文稿》鉴赏 A 小组讨论 B 代表发言 8. 你认为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应具备哪些要素? 9.活动:猜一猜哪幅书法作品最贵,成交价多少? 5、 总结 6、 拓展 1. 生活中的书法 2. 拓展任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