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陋室铭》《爱莲说》 对比阅读 文言语法 ◆古今异义 亭亭净植( ) 古义:竖立 今义:种植 无丝竹之乱耳( ) 何陋之有( )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之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一词多义 水陆草木之花(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菊之爱( ) 助词,的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有仙则名( )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 不蔓不枝( ) 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词类活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名词活用做动词, 横生藤蔓,旁生枝茎 倒装句: 何陋之有?( ) ◆文言句式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 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者也”表判断 省略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出”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 出于淤泥:从淤泥中长出 ◆文言句式 比较阅读 自主思考: 一、《爱莲说》中,莲花的形象是怎样的? 二、作者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菊花和牡丹? 托物言志 衬托 小组讨论: 三、周敦颐是想向陶渊明学习,还是想做和他不一样的人?菊花之于莲花,是正衬还是反衬? (结合文中句子分析回答) 人物背景: 周敦颐(1017-1073年) 周敦颐曾在湖南郴县兴教办学,后与王安石讨论道义,结成好友。他一生执政为民。1063年五月,他与朋友游玩聚会,兴之所至,写下《爱莲说》。 陶渊明(365-427年) 东晋田园诗人,曾任各种小官,最后一次出任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后,他因厌恶世俗生活,辞官而去,归隐田园,作诗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自主活动:假如你是周敦颐 结合文中的关键句夸夸自己,请使用第一人称: 我像莲花一样_____(原文),_____(品德解释)。 示例:我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从污浊的官场出来,却不沾染恶习。 自主活动:假如你是周敦颐 换一个方式夸夸自己,我和陶渊明不一样: 陶渊明_____,但我_____。 示例:陶渊明隐居避世,但我坚持执政为民。 陶渊明不想被世俗沾染,躲避世俗,但我坚持在世俗里坚守本性。 赞同像菊花一样不染凡俗,保持独立人格; 但不赞成避世独立,主张入世为民。 小组讨论: 四、刘禹锡是“陶渊明”型的人,还是“周敦颐”型的人?结合文句证明你的观点。 小组讨论: 四、刘禹锡是“陶渊明”型的人,还是“周敦颐”型的人? 环境描写: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交往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日常起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类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陋室不陋 自主活动-假如你是刘禹锡,请你夸夸自己的屋子: 我房子虽然破旧,但是_____。 例:环境清幽,苔痕爬上台阶,草色映入屋内,让我感到自在安闲。 我在房内交往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俗人。 我可以在屋子里弹古琴、读佛经,干自己喜欢的事,没有世俗的东西打扰我。 只要自己的心态不陋,有所追求,这个“陋室”有什么简陋的呢?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共同点: 积极乐观 洁身自好 不慕名利 执政为民《短文两篇》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唯命是从 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蒙辞以军中多务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 B.不蔓不枝 C.苔痕上阶绿 D.无丝竹之乱耳 3.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