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30645

201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_小说阅读(五)_新人教版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8次 大小:1611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1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
  • cover
五、小说的写作技巧 一、基础知识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解题思路:一、表达方式 ;二、结构方式;三、表现手法 四、修辞手法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小说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1)人称 ①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 给读者真实生动之感。 ②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③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方式:①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②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③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④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3)描写 :①人物描写: 常用方法:①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②直接(正面)描写、侧面(间接)描写   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突显特点, 展示人物性格品质。 ②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 / 社会环境描写   主要作用:①交代时间、地点,提供故事背景; ②为人物出场作铺垫; ③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④推动情节发展。 (4)结构安排:    (巧妙)设置悬念,制造波澜;    (注重)前后照应,严谨完整;    (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深长;    (讲求)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5)题目作用:    ⑴考虑题目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眼球),引发读者思考;⑵考虑修辞角度,题目使用什么辞格或句式,有否词类活用;⑶考虑语言角度,题目是否具有文学性或文学色彩,语言是否通俗易懂、平实、生动形象或带有讽刺、幽默等意味;⑷考虑文章内容和结构,题目是否行文线索,是否矛盾冲突的转化点,是否揭示主旨的关键,是否一语双关,是否作品主人翁,是否内涵丰富、深刻等。简而言之,主要从与小说的主题和结构的关系去分析。 (6) 小说常用的结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7)、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① 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② 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③ 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④ 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