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明清———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一、单选题 1.2021年河南卫视凭借《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等一系列节目,成为观众心中妥妥的“传统文化担当”,“厚重”一词更是成为了国人对河南悠久历史的高度浓缩。人们从文字、文学、艺术方面就可以洞悉中华文明发源地的那种浓浓情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骨文是今天汉字的源泉,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 B.“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是隋唐时期诗歌繁荣的代表 C.《清明上河图》是古代艺术的经典作品,反映了北宋时期商业的繁盛 D.豫剧源自于河南,清朝年间发展到顶峰,出现了“同光十三绝” 2.京剧的前身徽剧,原以二黄调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等,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80大寿,徽班进京演出,后留在北京民间,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B.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C.文武兼修,角色齐全 D.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3.毛泽东提出,《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如果“当作历史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的是( ) A.民族关系的紧张 B.封建社会的衰落 C.科举制度的结束 D.君主专制的崩溃 4.乾隆时,北京百姓“所好为秦声、罗、戈,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这说明( ) A.昆曲已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B.京剧已经形成 C.中国地方戏曲丰富多彩 D.北京是休闲文化中心 5.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以上材料说明( ) A.京剧孕育徽剧 B.京剧由博采众长而成 C.徽剧就是京剧 D.徽剧形成于乾隆年间 6.“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19世纪初流行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 A.饱读诗书已经没有价值 B.《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值得一读 C.《红楼梦》能替代其他一切文学作品 D.《红楼梦》已被纳入科举考试的范围 7.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朝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昆曲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下列属于昆曲的代表作的有( ) ①《窦娥冤》 ②《桃花扇》 ③《牡丹亭》 ④《长生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昆曲作为我国古典词曲艺术仅存的活化石,其蕴含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是其他任何剧种都无法匹敌的。但是被尊为“雅部”的昆曲在国家养、文人捧、皇上听的情况下,却在晚清被京剧取代了主流戏曲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京剧( ) A.蕴含更高的艺术价值 B.得到西方人的认可 C.符合晚清政治需要 D.迎合民众文化需求 9.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国文学艺术逐渐从少数文人士大夫开始向普通大众普及,通俗程度越来越高,表现方式越来越自由。下列与明清小说有关的是( ) A. B. C. D. 10.《红楼梦》表面写梦,实际并不是写梦,这也正是《红楼梦》的成功之处。《红楼梦》的“成功之处”在于( ) A.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 B.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C.抒发了作者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 D.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11.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下列关于京剧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A.戏曲已经成为城乡人民的文化需求 B.文化专制导致了戏剧的繁荣 C.地方戏曲日益繁荣 D.安徽、湖北艺人的长期努力 12.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代表明清文化突出成就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