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344930

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花鼓

日期:2025-10-2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140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苏少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
  • cover
花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聆听、熟悉《花鼓》,了解其来源,体验音乐情绪方面的变化,感受乐曲浓郁的民族特色。 2.能较为熟练地填词演唱主题一,能听辨主题一在第一部分中出现的次数以及音区的不同,感受钢琴不同音区的音色特点。 3.能区分乐曲的三个部分,体验主题在各段落中的不同呈现方式。积极、投入地参与到以聆听、演唱、演奏、声势律动为主的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增强,并从中获得愉悦的感受。 二、重点难点 用多种方式熟悉、体验、表现音乐。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民歌《凤阳花鼓》 歌曲回忆,导入新课 1.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说说这两首歌曲分别是哪个地区的民歌 情绪是怎样的 2.揭示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师跟着范唱手持花鼓律动。) 3.师:介绍凤阳花鼓———凤阳花鼓也叫双条鼓…… 4.师:请学生拿出自制小花鼓,能不能用花鼓敲出“X— X X”这样的节奏 (引导学生练习)敲起我们的“花鼓”,合着歌曲音乐,加入到表演的队伍中去! (二)欣赏《花鼓》第一部分 1.师:著名作曲家瞿维在1946年创作了一首器乐作品,名字就叫《花鼓》,听一听其中一个片段,说说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有你熟悉的旋律吗! 2.师:这一段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旋律,可以把它称为主题,这是乐曲中的第一主题。 3.师:既然这段旋律取材于凤阳花鼓,锣鼓声肯定少不了,我们这样唱一唱,最后一行敲一敲。 4.师:现在请同学们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并在心里默唱主题一,数数主题一在这一部分出现了几次 每一次都一样吗 (主题一在第一部分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在高音区演奏,第二次在低音区) 5.师:如果我们分别用男、女生的演唱来表现钢琴高低不同的音区,大家认为主题一第一次高音区的呈现可以交给谁来唱 (女生)而低音区的就交给男生,我们按照这样的分工唱一唱、敲一敲吧! 6.师:通过体验,大家来说一说乐曲第一部分情绪是怎样的 (生:欢快、活泼)是的,瞿维创作的这部作品,就是表现了战争胜利时全国人民的欢欣喜悦。 (三)初步感受全曲 1.师:在我们体验了乐曲的第一部分之后,请大家完整欣赏这部钢琴作品,听到你熟悉的部分请起立,不熟悉的安静地坐着聆听。 2.师: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生:三部分),带着问题进一步体验音乐。 (四)欣赏《花鼓》第二部分 1.师:与第一部分相比,第二部分音乐主题的情绪有变化吗 让我们随着音乐动一动,再充分的体验一下,合上音乐的感觉,动作可以柔和一些,更美一些。 2. 师:边看边听,第二部分的最后这一句旋律,熟悉吗 再看,老师从这段旋律中抓了一些音,把这些音稍作变化之后再听。 3.师:什么歌 (生:《茉莉花》)是的,乐曲的第二主题就是由江苏民歌《茉莉花》变化而来。 (五)欣赏《花鼓》第三部分 1.师:音乐继续进行着,到了乐曲的第三部分,听一听主题一在这一部分出现了几次 分别在哪个音区演奏的呢 2. 生:主题一在第三部分也出现了两次,先是在哪个音区 (师:对,低音区,用左手演奏)第二次呢 (对,在高音区) 师:演奏者一只手在演奏主题一的同时,另一只手停了吗 (生:没有!在飞快的弹奏另一条旋律,它是变化后的第二主题。) 师:在乐曲的第三部分,作曲家用了复调的创作手法,让两个主题交相辉映,使音乐变得怎样了 (生:音乐更活泼了,更能表现出欢腾的场景。) 3.师: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把自己感受到的,表现出来呢 (引导学生敲起来,跳起来)。 (六)找寻引子、连接、尾声并体验 1.师:乐曲的三个部分都有所熟悉了,再请同学们聆听整首作品,找一找,乐曲中除了这三部分,还有其他的声响吗 分别在什么位置 (生:引子、连接、尾声)。 2.师:钢琴,在这些地方模拟了什么声音 (生:锣鼓声)在我们身边,除了自制的花鼓,还有一面现成的“鼓”,找一找(凳子),“鼓”找到了,用什么模拟“锣”(拍手)老师跟大家一起合作接龙演奏,感受这段热闹的锣鼓。 (七)综合表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